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三大提问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作者: 刘桂章
一、提高教师的问题性思维品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最喜欢模仿教师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问题性思维品质和质疑精神。

课前,教师应反复阅读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文本内容,明晰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明确作者的态度,理解教学内容的编写目的、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应用价值等。同时,教师本人要具有良好的问题性思维品质,无论对教材内容还是对教学参考上的讲解,都应辩证地分析、看待,明确自己的观点。

要求学生设计有效问题,教师必须率先示范。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以课标为指导,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其思维水平的参考性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层次地设计六类问题,即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减少记忆型和理解型问题,增加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四类高层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得到启迪、学以致用,体现英语教育的工具性。

例如,笔者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高中一年级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Is Yang Liwei a national hero? (评价型)

2.What contributes to William’s sisters’ success as super tennis stars?(分析型)

3.Based on Amsterdam’s success in “shared bikes”, how can shared bikes become popular in Beijing to cover the last mile, achieving seamless connection? (应用型)

在教授北师大版《英语》 (选修七)Unit 20 Lesson 3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思考:

1.What does this passage intend to tell us? (分析型)

2.This series of textbook was edited around 2003. 15 years later,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is found not true or inaccurate. Can you find some? (评价型)

3.Our Chinese scientists’ work condition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Why can’t we make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and win more Nobel Prizes? (评价型)

4.What science spirits should we develop to become pioneer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应用型)

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才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对子活动和小组研究来分享见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术研究习惯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经常接触、研究、讨论这些参考性问题,能逐步理解有效问题的特征,为今后独立设计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鼓励学生辩证地学习教材、敢于质疑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点是善于质疑和敢于创新。在学校教育中,中国学生总是视教师和教材为权威,不敢质疑。要想让学生善于提问,就必须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使用的有些中学英语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或与社会现实不符。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中所提到的网坛巨星威廉姆斯姐妹虽仍然驰骋在网球场上,但已失去了绝对优势,被哈勒普、沃兹尼亚奇所取代;昔日英雄阿姆斯特朗已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而走下神坛;21世纪初所勾勒的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美景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教材对未来世界的一些预测,例如北师大版《英语》 (选修七)Unit 20“New Frontiers”Lesson1 “Futurology” 中提到的许多内容,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材提出疑问、向权威提出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思考,形成新知识。

本课是阅读技能课(Skill Focus),侧重学习阅读策略——“真假信息辨别策略”(Reading Strategies: Identifying accurate information)。教材中所提供的练习4是对本策略的练习和巩固,共计12小题,要求学生阅读五位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并辨析真假。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要求:“If it is false, please state the reason.”

下面是其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是非判断题:

(1) Einstein observed changes in time, size and mass. (T)

(2) Hubble discovered that our galaxy is bigger than we thought it was. (F)

(3) There was a blue mould around the bacteria in the dish. (F)

(4) Fleming developed the process for making penicillin. (NI)

练习4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追加设计了更高层次的练习5。

练习5“Read beyond the text: Challenge the text and authority”

There are some inaccurate statements in the passage, for example, “Fleming and penicillin”. According to research papers, “Florey and Ernst Chai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Can you find more?

练习5鼓励学生去发现近期科学研究所证实的本课中的知识性错误,引导学生到学术网站、权威网站上检索信息,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科学“小”发现,指导学生开展初步的学术研究。

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笔者将练习4和练习5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第二天的全国性研究课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

W同学:What I found is that Fleming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discovered the existence and usage of penicillin, but he did not find the way to purify it. Therefore he gave his results to Florey and Chain, and a few years later they two found out how to purify it. So all of them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but Fleming’s experienc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

L同学:The passage said the first computer “was only finished after the war in 1946”, but it is said that this computer had been put into use during the war and helped people break the code from Germany.

D同学:The passage said Spencer discovered microwaves when he was experimenting with radars and noticed a chocolate melting in his pocket. According to Wikipedia, Spencer found the thermal effects of microwave instead of microwave.

三、学生动手实践 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提问能力

在教师的日常示范引领和系统介绍下,学生了解了有效问题的特点、基本种类等,之后则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运用。具体分两个步骤进行:

(1)课前预习,深入学习,提出问题

学生的好问题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后,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加入预习作业,鼓励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下面是10名学生在预习“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这一课时设计的问题。学生的有些问题相同或类似,笔者将其归纳整合为以下6个问题:

1.Which discove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2.For a scientist,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luck or hard work?

3.What does “Nature made penicillin. I just found it” means?

4.Do you think these five stories in the passag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hat are they?

5.What kind of personalities do you think a scientist should have? Try to use the examples in this passage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6.What skills does the author use to make the paragraphs more coherent?

笔者在学生毕业后,对提出以上6个问题的10名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0人均被“985”院校录取,其中7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考入名校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英语学科方面也不例外。所以,英语学科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2)教师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备课,在课堂上放任学生进行无主题、随意地讨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问题讨论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深入钻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事先设疑,以便适时增补、拓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有效引导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课前应浏览学生作业,基于对学生作业的调查,选取4—6个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查漏补缺,引导学生以个人、小组等形式再次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并思考篇章题目、篇章结构、语言衔接与连贯,特别是知识的运用与创新等。

同时,每节课要给学生“留白”,给学生实质性的提问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使课堂成为充满乐趣的师生交流场所。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出创造型问题。

结论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立自己的课堂地位和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教师不但要示范并设计科学、合理、独具匠心的问题,还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科学提问,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并对学生的问题有预判,能够准确、科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文/清华附中特级教师 刘桂章。(摘自《英语学习》,本文有删减。)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