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

本文作者: 节选自《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
(上接第166期A11版)

4.注重学科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外语教材应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不仅中学英语教材,甚至小学英语教材也已突破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而渗透了其他学科的教育,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医学、历史、地理、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天文气象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学科融合也体现了外语课程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5.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teaching material) 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受欢迎的英语教材必定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许多教材的出版单位还设置了网站,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网上自学,消除了课堂上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性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站帮助自己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有些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特制了教学示范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6.增加了评价机制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教学与评价是脱节的,评价往往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实验教材已开始注意扭转这个倾向。为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教科书配套的评价手册提供了质性评价的样本和行为评价的方法。教材中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激励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7.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多年来,中小学教科书印刷质量低劣,纸张粗糙、字体不清晰、版面不规范、插图丑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和审美观。然而,多种英语教材的竞争促进了教材的版式设计,英语教材普遍采用四色胶印,版面设计新颖,插图精美,足以引起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程资源和教师的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教学并使用单一的教材,致使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会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目标。

近年来,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道理: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置的参与者。教师即使不编教材,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所选的教材来进行教学。现在到处都可以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教师正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节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和教材改革(略)

第四节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一、 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1978年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专家和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叙述方便起见,本节把近30年划分成3个阶段,即每10年一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论述各阶段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第一阶段(1978年—1987年)

1979年教育部颁发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确立了英语学科的地位,把中学外语和语文、数学列为重要的基础课。随后,多个英语教学大纲相继颁布,中小学英语教材也陆续出版,这表明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正逐步走向正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大大改善。然而,改革开放初期中学外语(包括俄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1978年,全国外语教师总数为16万,而普通中学达十几万所,每所平均约1名英语教师,根本无法开足规定的课时;1982年迅速增加了近10万名英语教师(当时还缺10万名),尽管短期内大量新增的英语教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的难题,却带来了一个新问题:一部分新教师只经过3个月或半年的短期培训就仓促上阵,教学不得法,教学效果不理想。当时,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口语教学、倚重语法教学、淡化课文教学3大问题,吴道存教授形象地把这些问题隐喻为“口语教学哑巴症、语法教学高血压、课文教学贫血症”。根据《全国中学外语教育工作会议》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指示,英语教师围绕这3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未完待续)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