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桑建平专访

本文作者: 王晓珊
2013年二十一世纪全国名校校长高峰论坛。论坛上,业界专家和校长们围绕“基础教育国际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论。您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的中学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桑建平:首先,我们应当弄清楚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依我个人的理解,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方面,他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和发展技能;另一方面,他要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他应当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能力,能适应21世纪和未来需要的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看基础教育国际化对中学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首先,在教材方面,我们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充分体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

我觉得,我们提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指学校要将更多孩子输送出国,而是要在这一大背景下真正推动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

记者: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都使用了国外原版教材。您如何评价一套原版教材的好坏?

桑建平:我觉得一套教材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原版还是非原版,而应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国际教育的目标。如果它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与学习目标,那它就是比较合适的教材。也就是说,好的教材应当与学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记者:您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给培生集团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桑建平:我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带给培生集团的机遇有很多。目前欧美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全球占据领先优势,这些国家的学校不仅使用着优质的教材,而且非常注重对学生21世纪能力的培养。培生集团不仅致力于与这些国家建立21世纪技能的合作,同时其自身也成立了面向21世纪的一个委员会,还设计了针对学生的21世纪能力测试。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在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培生希望能为中国提供符合基础教育国际化标准的课程内容、数字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师培训。而且,国际化实际上是双向的,中国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中国一些先进的东西也可以被国外所借鉴。因此,培生将会借鉴全球一切先进元素,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培生集团出版的国际课程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桑建平:培生集团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我们邀请了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来为学生编写教材,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材编写完成后,培生还会在数百个学校试用这些教材,根据教师提出的使用意见不断对教材进行修订。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会把针对儿童的价值观内容贯穿到教材中,并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小孩子可以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方式方面,我们推崇探究式学习。因为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科学等表面看起来很高深的学科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近。这样,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兴趣,能够勇于探索新知。

在教学模式方面,我们提倡数字化教育。据了解,通过借助音频和视频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升10%。我们还有很多配套手段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学生会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便于辅导。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总之,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我们会做出所有对学生有帮助的设计。

记者:今后在国际课程教材的研发和出版方面,培生集团还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桑建平:产品的研发是培生集团的一种全球性策略和行为,我们并不针对某一个市场开发特定产品。培生所有产品都是由一条产品线集中研发。研发人员了解全球教育的共同趋势,同时考虑到各个国家、地区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然后进行集中开发,以便做到资源、资金等的高度集中。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