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梅德明: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肩负新使命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蓝图

本文作者: 陈博文 李倩
“我的英语带有我的家乡口音,”在2018TESOL中国大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梅德明说道:“但是我觉得非常自豪,因为这正体现了我的文化和背景。”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除非在10岁前开始学习一门语言,否则其达到母语者语言熟练程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梅德明举这个例子并非是打击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相反,他将目光更多投入到“核心素养”背后的含义与愿景。

援引了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梅德明介绍道,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课程总目标。

通过这四大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好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跨文化交流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信息,拓宽国际视野,树立跨文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民心相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审视、鉴别多元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感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描述、比较、阐释、评价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用所学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外优秀文化、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外语学习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主题为内容范畴,以多模态语篇为学习载体,从语言的感知和解读到意义的判断和建构;从语言学习的知识输入到语言学习者的意义表达,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循环而上的过程。

而我国外语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同时,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全球胜任力。这种胜任力不仅是语言沟通能力,更是从多个角度审视、分析、理解、评判并积极回应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还包括要了解不同观念产生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原因,理解差异性对认知能力以及元认知策略的影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恰当、有效互动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外语教育中融入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学习和运用不同的语言,不仅可以满足交际需要,还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理解人类的多元思维模式,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对国家来说,有利于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这一使命下,梅德明进而指出,英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思维过程、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具有家国情怀的人,这才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夯实文化基础、加强社会参与、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