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翻译教学亟待与国际市场接轨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在21世纪,翻译将起着非同小可的积极作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将直接促进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翻译教学应站在世界的高度,尽快与国际接轨。”国际翻译家联合会主席Betty Cohen女士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的间隙告诉记者。   10月29日到31日,在为期3天的翻译家论坛中,来自亚洲及其他几大洲的250余名学者就“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给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以及翻译市场的开拓带来新的契机。但目前,我国翻译的整体水平仍与国际相距甚远。国际译联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林戊荪先生对此也深有感慨:“翻译学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国内对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少有重大突破,存在翻译质量普遍较差等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方法论意识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成为了妨碍我国翻译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同声传译人才稀缺
  我国的翻译市场正处于逐步形成雏形的关键时期,要发展翻译事业、开拓翻译市场,都离不开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然而,目前不管是口译还是中译外翻译人才的匮乏以及队伍建设的“断层”现象却令人堪忧。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日益国际化的同时,各类国际级大型会议逐渐增多,然而同声传译人才却极为稀缺,近年来越发显得捉襟见肘。   同声传译并非人人能够胜任,它是一种短期的高强度、高密度、半机械化的工作,对译者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化知识面积累甚至体力都有相当的要求。   据了解,现在各地的同声传译者大多在30岁左右,是年轻翻译人才中的佼佼者,主要是两类人才:一是各主要城市英语专业院校中的高级师资,他们大多有很强的口译能力;二是在北京等地参加过同声翻译培训的人才。目前市场上逐渐兴起的自由翻译者被人称为“金领”,由于人才奇缺带来报酬飞涨,这些“金领”每小时的收入通常高达几千元。   同声传译人才之所以稀缺,与它的培养难度有关。同声传译者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对人才的各种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早在1973年,由联合国出资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办了译员培训班,随后改办成高级翻译学院,发展至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近年,上海市政府也陆续投入2000万元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起同声传译人才培养基地,招收研究生实行精英培养计划。另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高级翻译教师队伍已形成了良好的梯队,一个隐形的同传基地初具雏形。尽管如此,能真正胜任同声传译工作的人仍然少之又少。   
青黄不接的中译外人才
  为了让世界更完整、更确切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中译外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中译外工作尤其是重要政治文献翻译人才的匮乏以及队伍的“断层”严重困扰着正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翻译界。   由于中文和外文的语言特性不同,中译外比外译中难度更大,对译者的中外文水平、政策把握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据中共中央编译局的有关人士介绍,一个青年译者大约需要5至10年的磨练才能独当一面。特别是经典著作和重要政治文献的翻译,基本上是集体编译,译者一般不专人署名,青年译者往往不能长期坚持这种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大都跳槽到外企或出国,使翻译队伍呈现老年退休、中年当主力、青年跟不上的青黄不接的局面。不少专家呼吁,必须加强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中译外队伍,否则将严重影响中译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给我国对外交流和对外宣传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摸索中前进的翻译教学
  我国内地已建立的翻译学院现有北外、上外和广外三所。翻译教学,尤其是口译教学,一直是中国译界的薄弱环节。1996年,当“全国首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时,对许多人来说,口译课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内地开设口译课的高校不过十余所。而现在,口译课几乎已成为所有外语类本科生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国内翻译学科仍普遍存在诸如翻译课程设置失衡,课时偏少;翻译教学手段落后;翻译教材陈旧;翻译教师大多数未参加过翻译教学培训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200人,高级翻译学院就占了1/3。但是国内翻译人才培养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北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王立第教授认为,从总体发展战略来看,应构建一个有利于优化不同翻译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教育、培训对象资源条件的多元化、高效率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翻译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翻译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开发具有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期限的教育培训项目;编制适应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采用灵活、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并最终形成大学教育和继续教育两大系列翻译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些好的教学法也有赖于交流、提倡和发扬,这样有助于教学法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例如,本次论坛上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舒菲教师阐述了一种新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即在人数较多的口译课堂中采用分组协作并引入竞争机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渐成体系的资格考试
  今年5月,国家人事部新推出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进行了第二次试点考试。除了这位翻译领域的“新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今年也将继续进行两次考试;在翻译领域有“黄金证书”之称的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资格考试近年也继续升温。这三大翻译证书考试似乎有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为翻译的准入市场设立门槛,”林戊荪先生建议,“例如利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类权威专业的资格考试体系作为评估手段。”   

新闻链接: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

1953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丹麦、法国、意大利、挪威、联邦德国和土耳其的翻译工作者协会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FIT)。国际译联是专业翻译工作者的组织,是非政治性和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把翻译工作者机构联合起来,并促进这些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在没有此类机构的国家建立类似组织;与其他致力于翻译或跨语言和跨文化工作的国际组织建立联系;促进和保持成员组织间的协调和理解,以保护翻译工作者的利益;为成员组织提供有益信息和建议;推动培训和研究;促进专业标准的统一;保护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推动对翻译专业工作的认可,提高翻译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增加社会各界对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和作为一种艺术的了解。

国际译联每3年举行一次国际翻译工作者大会。迄今为止,国际译联已发展成拥有99个团体会员(其中正式会员75个, 联系会员24个)的大型国际组织。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Translators?Association of China—TAC)是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成立于1982年。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翻译工作者,开展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中国翻译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保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译协于1987年11月加入国际译联。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于1990年8月被接纳为国际译联正式会员。国际译联网址:www.fit-ift.org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