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王昕
  沐着初夏的和风,我前往沪东一座幽静的住宅区,去拜谒一位大家。

  老人如今蛰居上海。家中没有过多的装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我们谈话的屋子是他栖身的卧室兼书斋,屋内一张书桌蛰于墙隅靠南的一扇窗下,另有两个贴墙而立的书架和一张简易的床。案头的稿笺、文具和什物略显杂乱,显然,那是他刚刚笔耕留下的痕迹。

  论学识和知名度,这位耄耋老者不该算是平常之人。他造诣高深、学识渊博,著述丰盈;他乃北京外国语大学闻名遐迩的教授、他的语法书堪称经典,风行40余年而不衰,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国内英语教育界如雷贯耳的泰斗级人物却“普通”地如常人一般,他晏然自足,不求闻达。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一点气宇轩昂和居高临下的派头。

  他体态清癯,额头饱满,面部皱纹舒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他衣着素净,衬衫烫得平整挺括,纤尘不染;他的日子过得很清淡,一日三餐淡饭粗茶、从不讲究;他语气温和、表情平和,面容慈祥。同他谈话,你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只会倍感亲切,如沐春风,但观其神韵,闻其谈吐,你又分明感受到一种涵养,一种朴素外表所掩饰不住的气度。

  谈起他钟情的英语,他眼神深邃、滔滔不绝;提及国内的教育形势,他切中肯綮,直率诚恳;但如果请他谈谈自己的生活和爱好,他却总是强调自己除著书立说外,别无他好,也乏善可陈。

  这,就是张道真,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一个80岁的老者,一个壮心未已的前行者。尽管年事已高,他却拒绝深居简出的生活。 他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贯注于一生,直到垂暮之年也并未消减。

  伴着老人舒缓的语气,他那传奇般的经历如一本厚厚的书籍,一页页在我的眼前展开……

  前尘梦影 恍如隔世

  1926年,张道真出生于湖北沙市。由于家中经营钱庄生意,家底颇丰,儿时的张道真得以接受较好的私塾教育。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他熟读并背诵了诸多古典文学作品,涉及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大量名篇。少年时期,张道真便显露出早慧的秉赋。晦涩的文言文经几遍朗读后便能大致参悟其寓意,对于诸如《论语》等作品,他可一字不差地背诵。为了能看更多的书,张道真会在每天去私塾的途中,在与家一街之隔的书摊花几个铜板租上几本书课余阅读,当然,收获“精神食粮”的代价也不小:买早点的钱都用来租书,只得饿着肚子敖到中午。

  11岁时,张道真随家里移居重庆,并考入南开中学。初一时,学校开始教授英语,教师多是南开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语音纯正、授课方式灵活,很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张道真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教科书名为Direct Method English(直接英语),课文大多是短小精悍的英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朗朗上口。为了训练听说能力,张道真报名选修了学校开设的由美国人主讲的圣经课。课上,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圣经,他就跟着默念,模仿其发音,并逐段琢磨经文里的单词和句法。每逢课堂讨论,张道真总是表现最活跃的一位,给美国教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结束时,这位美国老太太赠送给他一本韦氏词典。在当时,英文词典并不普及,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辞书也大都是英汉版本,张道真视这本词典如至宝,也逐渐养成了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生词便立刻翻阅查找,细细捧读英文释义。

  中学的时光被张道真称作是“最艰苦也是成长最快”的时期。由于父亲去世,家境日渐衰落,张道真告别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与母亲艰难度日。尽管学校免去了其全部学费,但生活费还得自理。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张道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一碗阳春面便是一天的干粮。

  生活的艰辛鞭策着张道真更加发奋地学习。课堂上,他专注听讲,力求当堂消化,考试时总是从容应对,从不临时抱佛脚。课堂上对所学内容的高效率吸收也让张道真能够允出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饱览群书,含英咀华。他的阅读面很宽,广收博览,但又有所侧重,一段时间,读某一方面的书,同时兼读其他。在张道真所读课外书里,英文读物占了一半。当大部分学生还在为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叫苦不迭时,张道真早已借助其深厚的英文功底,畅游在《天方夜谭》优美的行文间了。

  高一时,由于家境窘迫,张道真在重庆当地一家纱布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准备退学挣钱接济家用。然而,他的这一想法却遭到老师们的一致反对,他们不忍心眼看一个优等生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而放弃学习的机会,一些老师还主动掏腰包要为张道真解决生活费用。老师们的诚意和倾囊相助令张道真备受感动,最终他还是决定留在学校完成学业。高二期间,由于前四年的勤学苦读,张道真提前修完了高三的课程,向学校申请提前一年毕业。同年,他报考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并以出色的成绩被录取。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中央大学学习期间,张道真依旧延续着中学时“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图书馆成了他的“家”,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张道真的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到了周末更是一头扎入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若逢闭馆休息日,他便有如“无家”的游子,“惶惶然不可终日”。 课下,他不仅精读原著作品,还大量地阅读各类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包括简写文学作品,科普知识性作品和新闻报道等以提升阅读水平。

  大学四年,张道真遇到诸多声名卓著的学者,如教授英国诗歌和小说的余大絪和范存中等,从他们那里张道真既收获知识,也收获学问之道。记得大一时,年轻气盛的张道真曾代表班里向当时的系主任范存中表达“民意”,希望其改变一项决定。谈话由最初的汉语交流变为一场英文辩论,张道真“据理力争”,其英文表达之流畅给范存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令张道真没想到的是,这次“谈判”不仅没有让他与教授结怨,反倒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辩论结束后,范存中主动提出与张道真每周相约用英文进行一次交流,这令他感到有些意外,但同时又“十分荣幸”。

  就这样,一位牛津大学的英美文学博士和一个求知若渴的青年学生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二人沙龙”。他们谈英国文学、谈治学之道、讨论阅读书目、也谈人生境遇,每次近一个钟头的交流都会令张道真心得丛生。

  大二时,张道真在学习之余开始尝试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精选了近80首德国抒情诗歌(其中以海涅的诗作居多),每首作品配以翻译和注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德国抒情诗选》。

  大学时,由于系里听说课程较少,张道真曾和同窗好友每周相约在学校附近的茶馆练习口语,大家谈天说地,原则只有一个:必须用英语。这样的例行活动持续了近两年,参与者无不受益匪浅。张道真练习听说能力的另一方式就是通过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座的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他曾负责接待过著名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的夫人,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在中央大学的四年时光里,张道真积极为报刊杂志如《新民晚报》等投稿,投稿内容多为外国文学作品推介或点评,所投文章字数不下百万。大四时,他还负责为南京的一份杂志约稿和编辑文章,同时也“大胆”开辟了名为“梅园书话”的专栏,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这份兼职工作令他结交了一大批中外社会贤达如钱钟书、杨绛、丰子恺等。

  1947年临近毕业,张道真听从一位美联社记者的建议,报考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翻译职员。凭借出色的笔译和口头交际能力,他脱颖而出,成为当年25名报考者中唯一一名“幸运者”。在大使馆近8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张道真每天上午翻译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情况的文章,下午便自己安排学习。回顾中学至大学的时光,张道真感喟不已,“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段时期虽艰苦,但却为其今后走上学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未完待续)

  ---------------------------------

  张道真,194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即中央大学)外语系。1948年春赴美留学,先就读于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系,1949年转往哈佛大学读比较文学。1950年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国参加建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1996年退休。后应邀赴深圳大学任校长顾问。1990年赴美,在美国定居,潜心于英语教学的改革研究,2000年冬返回深圳。主要著作有《实用英语语法》《简明英语语法》《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常用英语动词词典》《电视英语》《初级电视英语》《图解儿童英汉词典》《初级英语词典》《高级英语词典》等。译著有《包法利夫人》《瘸腿魔鬼》《乡下佬》以及《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等。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