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汇聚先进理念 开辟语篇教学新境界

本文作者: 编辑 邵金荣
  编者按:传统阅读教学注重讲解文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轻视文章所要传达的意义以及构建的文化信息,因此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栏目此次邀请了三位高校教师,请他们分别谈谈如何运用文体分析模式、小句分析方法和评价语义理论提高语篇教学效果的实践经验。   运用文体分析法 多重赏析阅读文本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黎清群
  阅读是读者探寻和理解文本意义的一种认知活动。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文体分析模式,从语篇的体裁和句法和词汇等层面分析文本,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欣赏文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体裁分析与阅读理解   每个语篇都属于某种语体,具有相应的文体特征。如公众演讲文体较正式,修辞手法运用频繁;新闻报道强调事件的客观与真实;科技论文要求论证精确与严密等。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把握各类体裁文章的不同文体特征,根据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和目的,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便能更好地理解语篇中各种语言手段的文体效果以及语篇的整体意义,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句法分析与阅读理解   句子是表达概念的基本语言单位。由于作者总是按照表达的目的选择句子的类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句法结构潜在的文体特征,领会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让他们了解运用得体的句法手段对于表达思想内容所起的重要作用。   下面,笔者以海明威作品《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中的长句和短句为例,说明不同句式在帮助读者领会作品内涵上所发挥的不同文体效果。   海明威在《一天的等待》中大量运用短句,较少使用修辞手法,文风朴素、简洁明快。但细细品味句子,读者便会发现,小说的简朴文风中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寓意。这篇故事讲述一个男孩因误解而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作者是这样描写男孩的:   “Why don't you try to go to sleep? I'll take you for the medicine." "I 'd rather stay awake." After a while he said to me, "you don't have to stay here with me, Papa, if it bothers you." "it doesn't bother me." " No, I mean you don't have to stay if it's going to bother you.”   男孩的每句话都很简洁,既表达了他不想将自己内心情绪暴露出来的心理,又展示了他面对死亡时的镇静和勇敢,突出了海明威所赞颂的“硬汉”形象。   同短句相比, 长句在形式上显得庄重、严肃,在思想表达方面也趋于多重化,常常用来阐述复杂的事物或描述人物曲折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仍以《一天的等待》为例,海明威在描述男孩父亲外出打猎的情景时,一改简洁明快的风格,而采用了一系列的长句:   “It was a bright, cold day, the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a sleet that had frozen so that it seemed as if all the bar trees, the bushes, the cut brush and all the grass and the bare ground had been vanished with ice ...”   作者在这里运用长句描述一次轻松、愉快,而且颇有收获的猎狩活动,与运用短句描写男孩在室内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旨在反衬出男孩在面对死亡时激烈的内心斗争,凸显他临危不惧的果敢与镇定。   词汇分析与阅读理解   词汇与文体关系密切,用词恰当与否首先取决于语篇的主题、对象和目的。读者如能注意到作者选词的独具匠心,就能深味其蕴含的意义,准确捕捉文本信息。   为了增加演讲的可信度,使其在语言上显得正式而庄重,演讲者往往倾向于选择复杂的抽象名词,如美国总统George Bush在一篇演讲中大量使用gratitude, ultimate, stratosphere, stability, implementation等词语。另外,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精心选词,表现某一人物独有的性格特征。如美国作家马克思舒尔曼(Max Shulman)在其作品“Love is a Fallacy”中,借人物之口用了大量感叹词和俚语,如Gee, Oo, Wow-dow, terrif, marvy,sensaysh, magnif等,来刻画Polly这个浅薄、无知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分析小句关系 学会谋篇布局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梁小卫
  目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小句中的语法关系,对其语义关系则较少关注。但是,笔者通过教学发现,正确理解小句的语义关系对于掌握语篇内容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据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Halliday)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同一语篇当中的小句之间存在着扩展关系,即一个小句对另一小句的意义作补充说明,并可以细分为解释(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三种关系。扩展指后一小句对前一小句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扩展或说明;延伸关系指后一小句对前一小句作意义上的添加;增强关系指后一小句在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方面对前一小句的意义进行补充。   英国著名语言学教授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用韩礼德的这个理论分析新闻报道和政论文等语篇,同时归纳出六种主要的小句关系,即原因关系、条件关系、时间关系、添加关系、解释关系以及对照关系/让步关系。这种小句关系分析法既考虑到小句复合体内的语义关系,也顾及了小句复合体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且将小句关系分析和语篇体裁结合起来。   费尔克拉夫所列举的小句关系在议论文中十分常见。以下是一个已标出小句关系类型的段落。   (1) I've been thinking lately about how we treat those who dare raise their head above everyone else. 解释关系(2) The way we fool ourselves that just because someone is famous whether from sports, politics, music, films, TV, or simply being someone's son, daughter, husband or wife 原因关系,they should be perfect, 解释关系no longer human. 添加关系(3) If we award them the high level of attention we give to celebrities, 条件关系we expect them in return to be flawless, 解释关系and that is obviously absurd. 添加关系(4) Being human means being flawed. 对照关系(5) We build someone up, 时间关系encourage them to be self-important, 时间关系put them in every glossy magazine,时间关系then try to knock them down.   分析表明,解析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找评价语义 挖文章内涵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陆丹云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往往不能准确评判作者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提示他们关注语篇中的评价性表达,引导其学会系统划分文本中的评价性语义,从而正确把握语篇的含义。   1.评价的三个层面   在语义系统中,评价(appraisal)可细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   态度(attitude)   态度包括语篇所体现的对于人、事和物的评价。态度是评价性语义的核心,包括三个子系统:情感、判定和鉴别。   情感(affect)能直接反映说话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读者可透过如“excited、shake”等描述心理过程和某种行为的词语中得以体察。情感所传达的语义既可是正面的、符合人的自然需要的,如good、enjoyable、preferred,也可是负面的,如bad、tolerating、 threatening。评价理论将情感系统在语义上进一步细化,继而得出意愿性(dis/inclination)、幸福感(un/happiness)、安全感(in/security)、和满意度(dis/satisfaction)等子范畴,分别对应人类的意愿、内心体验、环境体验和追求体验等。   判定(judgment)指读者借助一系列社会规范,分别从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和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层面上评价某些行为。社会许可层面主要是评价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社会尊严层面则指评价某些言行是否符合常规、某人是否有能力等。   鉴别(appreciation)是指将评判对象视作客观的实体,从美学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角度对之进行评价。鉴别包括评价事物的影响力和质量,判断事物构成的复杂程度,以及评估产品的重要性和原创性等。   介入(engagement)   就书面语而言,语篇的构建并不是作者的独白,而是他与读者就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进行商榷的过程。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这些表示对话意义的素材被纳入评价性语义的第二类:介入,即文本对某些观点、态度、思想、价值观等直接或间接的回应,一般包括以下“声称、否认、可能化和引述”四类:   声称 (proclaim)意在表明作者完全支持文本所提及的命题。如I believe…。否认(disclaim)包括拒绝认可(denial)或表明在预料之外(counter-expection)。如 I doubt that …。可能化(probabilize)。这样的命题具有待商榷性,如It becomes evident that…或It seems that…。引述(attribute)用以明确文本命题的出处,但作者不一定表明自己的态度。如He says …。   级差(graduation)   作者既可提升或降低评价的强度(force),也可凸现或模糊其评价的目标,所以级差主要包括作者表达评价强度和显度的语义。   2. 识别语篇中的评价   评价性表达方式大多运用形容词、情态动词等,其形式短小,很容易被忽略。但是,这些评价性语义决定了文本所构建的文化内涵,读者能否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语义,对于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证明,在寻找、识别和确认语篇态度时,读者不应仅停留在词汇、语法的层面,而应从语义出发来理解语篇所传达的评价性信息。如“I balked at it”能引起读者的负面情感,而“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higher praise for a writer”则是一种正面评价。   3. 理解语篇中的评价   下面,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英语泛读教程3》中第四单元的课文“Little Brother of the Wolf”来说明正确解读语篇中的评价性语义的重要性。   首先,作者在语篇中数次表达了对小山狼这种动物正面的判断,甚至赋予其人性的优点。如“the smartest, the most intelligent, the cleverest, cleverness, did not betray her family, charm, loyalty, the greatest animal”等。其次,在提及猎杀行为时,作者分别用“heights of cruelty”“actual violence”和“Humane? It is actually a whole trap gun”等词语,对猎杀行为提出质疑。可见,通过评价性语言,文本所表达的意义是:“虽然小山狼泛滥,但它却是可爱的,通过猎杀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得民心的”。   综上所述,读者能否正确解读语篇,往往取决于他们能否正确把握语篇的评价性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注重培养学生划分评价性语义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吸收新的信息,还能引导他们将阅读视为积极的人际交往过程,间接提高其辨明是非的能力。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