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借助英文报刊 应对高考阅读

本文作者: 文/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章学锋
摘 要: 本文以苏州外国语学校英语报刊教学实践为背景,对近年高考试题中阅读部分引入报刊新闻英语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指导,从而提出中学英语报刊教学有助于高考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

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设置更注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纵观近几年来高考阅读理解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章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并且文章选材具有很高的新鲜度,许多都是最近发生的国内外事件、最新的科研成果等。这些题材与英语报刊的选材宗旨不谋而合。从近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中,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找到来自英语报刊的新闻报道类的阅读理解文章。

近年来,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从未间断过英语报刊教学,《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和《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一直是本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素材。在报刊教学中,我们看到了报刊英语和高考阅读的联系,找到了这两者之间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的结合点。本文将概述英语报刊的基本文体特征,并就报刊类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

一、报刊英语特征

要分析报刊英语的特殊性,首先要了解报刊英语的结构与语言特征。一般来讲,一篇报道从结构上可以分成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导语是标题的展开,正文又是导语的展开;或者反过来说,导语是正文的浓缩,标题又是导语的浓缩。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这些报道有时候被删去了标题,有时候以简讯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英文报刊的标题、导语及主体的基本特征。

首先,报刊的标题新颖有趣。常见的标题形式有单行式和双行式。单行式亦可称为直述式,这种标题直接告诉读者故事、事件的主题,是英文报纸中最常见的、最易理解的标题形式;双行式分两个层次,一主一副,相互补充和配合,起到概述故事内容、反映文章基调、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一版)第332期“Front Page”版上有一篇介绍英国足球天才小将的文章,标题为“Future has arrived”,从标题就能看出英国球迷对足球运动员沃尔科特的期待。英文报刊标题的语言用词简洁、语法独特(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用不定式表示将来发生的事;用现在分词表示正在发生的事)。

其次,报刊的导语可以概括全文。导语通常是新闻正文的第一段,用一个包含大量信息的句子来概括新闻的要点。导语因为包含大量的相关信息,所以总是以学生望而生畏的长句的形式出现。其实,大部分导语句都是“主语—动词—宾语”的简单句。只要我们紧扣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就能清晰把握这些长句的结构。简明新闻有时就是一篇长的新闻报道的导语部分。

再次,报刊的主体层次分明。90%的新闻报道是以倒金字塔结构写成。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入、有所针对地加入一些报刊阅读基本理论。

二、阅读理解题分析

了解了英语报刊的基本特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高考英语阅读题中的文章分类整理,用报刊阅读的理论方法分析解读。

1.信息整理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短文的具体内容、细节等信息的把握情况。在新闻报道中,客观信息题主要解决6W(what, which, whose, when, where, who)和1H(how)的问题,其难度不大,却是考试的重点,一般占整个阅读理解试题的50%左右。这类题型设置迷惑选项的常用手段有偷换概念、扩大范围、正反混淆、颠倒因果等。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中有这么一题:

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Richard Albert is ______.

A. an American living in Township

B. a Canadian living in a Quebec village

C. a Canadian working in a customs station

D. an American working in a Canadian church

考生在作答时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做题,返回原文要有定位意识。上文我们说到新闻报道的主体结构时,提到这些报道大多以倒金字塔的结构出现,所以导语一般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再回到这道题,我们在原文中首先找到Richard Albert这个人名,在这个人名后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who lives on the Canadian border。我们不能因为该句中出现了一个Canadian就简单地判断Richard Albert是一个加拿大人。该文的导语是:Crossing the US-Canada border to go to church on a Sunday cost a US citizen $10,000 for breaking Washington’s strict new security rules。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a US citizen,指明了Richard Albert是美国人,由此排除了B和C两个选项。文中另一个句子:Like the other half-dozen people of Township 15, crossing the border is a daily occurrence for Albert。由此可知,Richard Albert 是Township 15的居民,故选项是A。

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虽然同为快速阅读,但与浏览相比,略读的目的性更强,要求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时间、地点、数字等具体信息。在略读训练开始前,先把这些具体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来,比如:主人公的姓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一些重要的数据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略读迅速找到答案。学生一旦获取了所需的信息,达到教学目标,阅读便可终止,不必通读全文。通过训练,学生对文章的信息敏感度大大提高。这种方法对于考生快速验证答案的准确性非常有效。

2.词义考查类。报刊文章往往会出现新的词语或比较专业的术语,这时作者会考虑到普通读者并非都是专业人员,所以常提供这样或那样的线索,如:利用标点符号引出定义或释义、举例说明、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等。通过这些线索,一个敏锐的读者能迅速猜出生词的大意。词义考查题通常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的单词或词组,考查学生利用构词法或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的能力。在上文提到的那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The underlined word “detour” in Paragraph 5 means______.

A. a driver through the town

B. a race across the fields

C. a roundabout way of traveling

D. a journey in the mountain area

我们先在第五段找到这个词,原文如下:Ottawa has given our special passes to some 300 US citizens in that area so they can enter the country when Canadian customs stations are closed, but the US stopped a similar program last May. That forces the people to a 200-mile detour along the hilly roads to get home through another border checkpoint.

首先根据detour前面的修饰词200-mile排除答案A。根据上下文得知,因为美国方面关闭了一些边防站,使得居住在该地区的美国人要通过另外一个边防检查站才能回家,为此他们必须走200英里的山路。而根据前文可知,以前这些居民可以很方便地出入美加边境,到加拿大的村庄去购物、吃饭、做礼拜。因此,这200英里对于这些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roundabout way(绕行)。学生在报刊阅读之初,难免会遇到生词多的问题,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在浏览与略读时不要在生词上纠缠,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忽略生词。正确的做法是: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以及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通过对一个词的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这个词的词性或词义,例如:un-count-able,post-war,dis-agree-ment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词可以先做记号,将猜测的词义先写在旁边,读完文章后,再通过查字典或教师讲解的方式检查自己的正确率。

3.推理判断类。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真正领会一篇文章,不只是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要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包括他的态度、观点、目的等。举个很普通的例子:“Here’s the bus!”可能隐含的信息是提醒对方收拾行李准备上车,而“At last!”可能表示说话人已经在车站等了很久。我国古代学者朱熹的“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一段话也形象地说明浮光掠影的阅读是不能透彻理解文章的。推理判断类题型要求考生在把握客观信息和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等方法,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挖掘出短文中所包含的潜在的深层含义。这类题型是阅读测试中的难点,但却是常考题型。在做此类题型时,考生必须认真思考,透过现象抓本质,同时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常见的设问方式有:What’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 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incident?等。这类题目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考生推测作者的意思。《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有些文章后附有“Understanding the story”一栏,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出更多、更深刻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融会贯通,指导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分析,按上下文提供的线索,从字里行间的信息,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在日常报刊阅读中,教师要通过对词汇的褒贬义、所举例子等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立场、倾向进行评论。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便能驾轻就熟了。

4.总结归纳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总体理解能力,题干常常要求考生为文章选出最合适的标题或者要求考生说出文章的主旨等,这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标题和导语都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所以在日常读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拟标题和写导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因为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思考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思考文章的精华部分是什么。另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通过浏览提高他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力。浏览只需要学生对文章产生粗略的印象,知道文章的大意、主题句或作者写作的意图等就可以了。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跳跃式地浏览一篇文章后,回答一些与整体理解相关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通过浏览抓主旨的习惯。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另一方面日常的英语报刊阅读必不可少。在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时,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的解题能力。只有将日常训练与临场发挥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取得好的成绩。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