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从“照本宣科”到“自由表达”

本文作者: 文/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摘 要: 语言输出是建立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没有脱离语言材料的语言输出是低效的、非真实的、非自我的。在平时的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关注的核心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动嘴”转移到“动脑”上来,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照本宣科”的不良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来表达的信心,以提高其“自由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照本宣科 自由表达

英语口语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听别人的对话或演讲是模仿英语单词和短语发音技巧的良好途径,阅读语言材料更是在校学生常用的练习和提高口语的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讨论题等,这对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非常有效,但是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雷同——照本宣科,哪怕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也低头拼命地搜寻。在脱离课本的情况下,学生就不大会说英语了。

长此以往,纵使学生语言的输入量再大,也谈不上有效的语言输出,阅读理解能力也无法得到切实提高,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讨论一下“照本宣科”存在的弊端和原因,并为训练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以期给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英语的学生一些有用的启示,共同促进英语水平的提升。

一、“照本宣科”的弊端

“照本宣科”就是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人们讲课、发言、回答问题时照搬课文、讲稿的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一般来说,“照本宣科”动的只是“嘴”而不是“脑”,所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这对学生口语的发展是个巨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照本宣科”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大脑偷懒的习惯

“照本宣科”不需要学生太动脑筋,只要找到答案的大致方位,采取“遍地撒网,重点捕鱼”的策略,一字不漏地读几句,就算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于细节性的问题,这种方法还有可能奏效,但是对于概括性的问题,这种方法就显得过于敷衍而没有主见。“照本宣科”势必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可怕的依赖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学生放下学习材料,什么都没记住,英语水平没有得到丝毫进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没有将“知识”赋予特定的意义,自然也就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将知识上升为一种能力。

生活中的语言是一种很微妙的艺术存在形式,为了传情达意,人们的大脑需要完成记忆、联想、组合、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没有了这一加工过程,语言就会变得生硬、呆板、枯燥无味,而学生的大脑也越发“偷懒”,应用能力将难以提高。

2.“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需要加工和提炼,语言习得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需要将他人的声音符号或文字符号经过大脑的再加工,形成自己的一种表达,从而上升为一项技能。另外,课本上包括大量的文学术语和专业术语,直接照搬到生活中显得文绉绉的,缺少生活气息,令人感觉别扭。

美国学者切弗教授认为,口语以其结构的不完整性和说话者与说话场合的紧密依存性为特点;而书面语的特点则为语言结构的完整性,语言使用者不依赖于说话场合。在一般的会话场合中,由于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互动特点,书面语中经常运用的被动语态、过去完成时、间接引语等就不宜在口语中使用。由于二者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性,从书面语到口语的切换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语言的习得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经验。纵使学生记上几万个单词,语法背个滚瓜烂熟,如果不能用一个句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或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那么这种学习就没有发挥好语言的交际功能。

3.“照本宣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当一位学生采取“照本宣科”的方法,手捧着课本低头读文章的时候,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其他同学听不清楚,无法与自己的答案做比较,失去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大好机会;二是教师听不清楚,无法及时进行判断和点评。这样做不仅耽误了同学们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

二、“照本宣科”的原因

“照本宣科”绝对不是个新鲜的话题,而是日常教学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其普遍性,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具体说来,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预习不充分

在阅读课教学当中,有时教师觉得很容易找到的答案,学生却半天找不到,原因在于教师是在对课本非常熟悉的前提下才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的,而有些学生课前根本就没有预习课文,如果一篇文章当中生词比较多的话,不要说读一遍,就是读两遍、三遍,学生也不见得就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没有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提出不看课本就回答问题的要求就显得太高。于是,“照本宣科”自然也就成了没有预习的学生所能采用的唯一手段。

2.学生没有养成Look-it-up-and-say的习惯

教材不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束缚或枷锁,而应是为表达生活提供的一种原材料。在脱离课本的情况下,学生应努力运用课本中出现的某些习惯短语或句型来表达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信息迁移能力。时间长了,练习多了,这种信息的迁移能力就会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我们不可能抱着书本和人说话。所以,引导学生抬头大声说英语是交际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3.学生对自我表达无信心

如果某位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少得可怜,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几个单词或句子派得上用场,学生自然无法进行流利地自我表达。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大量地背诵一些简单句或者小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语言材料积累得越多,语言学习者表达的信心就越足,记忆语言材料的兴趣就越浓,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另外,在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中,其中一维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学生不是词汇不够用,而是心理素质与性格影响了口语的发展与提高。害怕犯错误、性格腼腆、缺乏冒险精神等都属于被动的、非开放的学习心态,势必成为口语提高的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服心理上一些不利因素对于增强语言学习的信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实现“自由表达”

流利的口语是每一位语言学习者的愿望,因为学习语言的理想境界就是在生活中使用这门语言与别人进行自由地沟通。在英语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效果不错,如果能够将其综合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

1.引导学生养成充分预习的习惯

充分预习不是仅仅将课文读一遍就完事,而是要有目的地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如词汇的突破、语法的解读、段落大意的归纳、结构的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预习时养成做记号的习惯,划下一些关键的短语或者陌生的表达,特别是文中的主题句,要达到朗读成诵的程度。

预习的本质是一种自学的过程,是与学习材料的一次完全接触,它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个准备阶段。预习工作做好了,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深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化教学,才能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刚开始的时候,部分后进生可能还是习惯于从课文中读原句,或者不自主地看一眼课本,教师刚开始时可以允许学生这样做,然后建议学生合上课本,把自己刚才读的内容再重复一遍,这个重复的过程就是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将课本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比简单地从课本上读几句话就完事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教师在幻灯片中有选择地重复一些问题或关键词是一种比较实用且易于操作的做法。比如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一单元Stand-up for your health中谈到Stand-up is special because:

(1)The comedian stands right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2)The comedian talks directly to the audience.

(3)The comedian may make fun of an audience member.

(4)The comedian might tell different jokes in response to the reactions of an audience.

在学生找出四个特征以后,教师在另一张幻灯片中只呈现以下内容让学生来回忆上一张幻灯片中的内容:Stand-up is special because the comedian: (1)______ (2) ______(3)______ (4) ______

这个回忆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记忆途径。

3.复述是一种有效途径

复述不等于机械地重复,有效的复述是去掉例子和数据等一些细节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文章主旨大意。学生可以使用课本上的主题句,但是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概括出来的语言表达,在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可能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教师不妨“忽视”这些错误。这时的“忽视”也是一种鼓励,鼓励学生想下去,说下去,从而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良好素质。可谓错误诚可贵,鼓励价更高。

4.培养学生结合阅读的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输入过程理论强调让学生利用输入的语言“做点事”,譬如,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将故事中的话题搬到现实生活中讨论,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片段等。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语境或者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大胆地说。语言近似区的假说强调,专家(指本族语者或语言学教师)与新手(指学生)之间漫无边际地轻松交谈是外语教与学的最佳环境,因为合作式、有意义地交际能产生大量语境化信息来促进语言习得。

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多提些开放式问题,特别是针对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优秀的学生,阅读课上一定要准备一些深层次的讨论话题。这些话题既可以围绕某一点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就某一种现象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样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互动,完全没有心理上或思想上的障碍,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变强,表达的层次也会变高。教师应该有一个信念,给学生提供的舞台越宽广,学生的表演也会越精彩。所以,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参与。

有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更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有效学习最为本质的体现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一种自我价值的发现与提升。其中,对话与交流的对象包括学习者与教材的对话,学习者与老师的对话,学习者与学习者本人的对话。 我们渴望语言学习者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出“照本宣科”的桎梏,走上“自由表达”的康庄大道,口语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天地和境界。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