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双语教学赋予英语学习新天地

本文作者: 文/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 进修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双语教学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通过学校英语课这一途径。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英语教育,但英语实用能力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英语技能训练,语言运用机会较少。能否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英语空间是新课程改革应重视的问题。在此前提下,双语教学担当起了为学生开辟英语实践第二通道的角色,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拥有了一片新天地。

2002年,葫芦岛市双语教学实验初步启动,时至今日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七年多来,在市教育局和市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支持下,在省、市两级研训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实验学校和双语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双语教学实验经过实践探索和稳步推进,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双语教学工作回顾

一、组建专门的研训机构。

2002年双语教学实验一开始,市教师进修学院就成立了市级专门的双语教研机构,即双语(英语)研训部。该部门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英语教研员组成,是全省首家市级双语教研机构。作为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独立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能有两个:一是负责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学科的研训工作。二是负责全市双语教学实验的研究、指导和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三个学段的教研员既是英语教研员又是双语教研员,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实验提供了全方位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实验基地。

实验之初,葫芦岛市根据申报学校资质,共选拔12所学校参加双语教学实验。其中,有7所小学、4所初中和1所高中。这12所学校均为省级双语实验学校。当时参加实验的教师只有26名,局限在小学科学、数学、微机学科,初中生物、历史、信息技术学科和高中生物学科。随着实验的深入,双语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到2005年,葫芦岛市已拥有了48 名学科双语教师(非英语教师)和一定数量的英语双语教师及8名外籍教师。双语教学已发展到小学数学、科学、计算机、音乐、社会,中学数学、生物、地理、心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

三、确立葫芦岛市双语教学的初级目标。

葫芦岛市双语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至2007年为第一阶段,即通过实验达到初步适应和初步发展阶段。五年中,在12所有条件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学科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为学生开辟英语语言学习与实践的第二通道。在实验中注重学生参与度,保证其英语活动实践量,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把握好英语运用和学科学习的关系,明确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为学科学习服务的工具性作用。

四、加强对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双语教学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双语研训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各实验校之间密切协作,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五年间,葫芦岛市12所实验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到两次双语教学联谊活动,12所学校“轮流坐庄”,展示自我,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实验中,葫芦岛市采取了“循序渐进,过渡搭桥,沉没浸润,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英语,避免突然地、大量地引入英语,造成学生由于语言滞后出现思维障碍,做到“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

在采用过渡搭桥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各实验校有计划地适时增加有关学科英语词汇、学科语言英语固定表达方式、句子结构或句型教学,注重量的积累,促使学生逐渐达到部分使用或完全使用英语交流、学习学科知识的程度。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出现的各种矛盾,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科学对策,确保实验的有效性。

为使实验工作纳入科学轨道,2002年双语教学实验作为重点课题在市教育局科研所立项。经过三年多的实验,该课题获得了一等奖,全市有112名双语教学的管理者和实验教师获成果证书。

五、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师。各实验学校积极搭建双语教学平台,吸引学科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同时充分发挥英语专业教师特长,鼓励他们进行非英语学科主题实践课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计划地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的培训;二是对非英语专业教师加强英语语言特别是口语的培训。每个学校组成若干个帮带对子,实现语言和学科专业互帮互学。学校还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个人自修,并采取集中与分散等多渠道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方式。

培训的另一个做法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拥有外教的学校单独成立了英语教研组,为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在一起工作、交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通过长期与外籍教师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做法是:为每位外籍教师指派一位中方英语教师作为教学助教。助教的主要职责是与外教共同备课;建立了外藉教师参加学校教研的制度,要求外教经常参加学校各种教研活动,中外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定期开展外教教学观摩与评价活动,为中方教师提供了解西方文化和学习与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机会。

六、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并进,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机会,创设英语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葫芦岛市双语实验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节等。

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积极创设双语教育情境。如:环境布置、板报、展览、广播、标志牌等尽可能使用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

七、加强对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评价和管理。

在双语教学实验过程评价中,实验学校在每学期英语考试中全部安排听力测试。有些实验学校增加了口语考试,注重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考查。

注重了对实验全过程的监控,建立了学生和学校实验档案,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及时反馈实验信息和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八、双语教学实验初见成效

1.学生英语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六年两轮的实验,通过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对比,实验学科教学成绩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普遍高于非实验班,实现了双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在国家级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

2.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

双语教师既是学科专业教师,又是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葫芦岛市双语教师队伍通过五年的实践,多数已趋于成熟。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学校和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们已由单一的学科教师逐步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

3、校园文化品位得以提升

双语教学不仅具备了其他学科的一般教育功能,还具备了双语学科教学的特殊功能。在目标定位上,既包括学科实践和语言实践,又包括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双语教学已经脱离了纯语言应用教学的模式,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综合内涵,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一所实验学校,不难发现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激活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双语教学同样得到了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学生家长由开始的担忧到后来积极要求把孩子送到实验班级这一思想变化有力地说明了双语实验的成功和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

2004年12月葫芦岛市成功举办了“葫芦岛市首届双语实验校艺术节”。师生们的精彩演出进一步验证葫芦岛市的双语实验成果。

2007年12月葫芦岛市成功地承办了“辽宁省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葫芦岛市附小、实验二小和附中三所学校共展示了28节双语课。这些课程覆盖中小学多门学科。有6所学校为大会进行了精彩的双语节目表演。此外,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双语研训部为大会编写了《双语教学之路》一书。作为葫芦岛市五年来双语教学工作的结晶,书中包含了经验篇、叙事与反思篇和案例与设计篇三个版块。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张志远教授给予本书高度评价。

2008年12月15至16日,“辽宁省首届中小学双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举行,葫芦岛市代表队在英语三项技能(包括朗读英语短文并回答评委问题,命题演讲,个人语言类才艺)和英语说课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大连、葫芦岛、营口三个城市在展示会上进行了汇报表演。

葫芦岛市双语实验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双语实验学校已经由起初的11所发展到21所,双语教师多达250余人,遍及龙港、连山、兴城、绥中和南票5个区县。目前,这21所学校全部参加了省教育厅“十一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项目,发展态势很好。

未来双语教学展望

葫芦岛市把2008至2013年作为双语教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逐步整合与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葫芦岛市将适当扩大双语教学开展规模,提高双语教学水准,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目前,21所新老实验学校重新组建了双语实验组织:各个实验学校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主管;成立双语教研组并有专人任组长;重新落实双语实验教师。此外,加强了学校、区县进修学校和市进修学院三级研训部门对双语教学的指导和对双语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各实验学校从创办英语特色学校的目标出发,逐步实现葫芦岛市英语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提高。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