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折得春风第一枝

本文作者: 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 中心
——无锡市外国语学校双语教育实验校长访谈

记者赵军(以下简称记者):高校长,您好!听说你校是无锡市第一批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请简要介绍一下你校的情况。

高小芳校长(以下简称高校长):无锡外国语学校是1998年在改革的大潮中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有民营性质的外语特色学校。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一直进行着双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引进国外小班化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双语教育的目标,拓宽双语教育途径,努力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和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拓展外语实践时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记者:现在,大家对双语教育的目标定位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请问你校的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高校长:双语教育的实验目的不单是增强外语学习,还在于实现文化传递,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把双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更加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 并希望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和学科知识,还包括文化,培养学生与之相应的外语思维能力,夯实其语言基础知识、构建其智能结构、提升其文化素养。

记者:你校是如何开展双语教育的?

高校长:我校始终坚持在提高学生英语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探索。我们加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我们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以各种形式突出校园双语文化,营造双语教育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在校园内宣传牌、标示牌等均采用中英文对照标识;校园内的校内通知、黑板报等都可见双语信息;教室和阅览室都开设双语角。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到沉浸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以及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随心所欲地使英语,逐渐将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到接近母语的水平。

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外语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我们将双语课外活动制度化。通过定期的外教“英语文化”讲座、校内“英语角”活动、每天中午10分钟英语节目广播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英语能力实践的机会、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我们还开展一年一度的“英语艺术节”和“英语时空”活动,令我校的英语课外活动精彩纷呈。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歌曲学唱、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风情讲座、模拟超市、假日新视野等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利用外教资源,使学生和外教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年我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出国休学旅游活动,同时也接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使得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参加双外语实践活动。

记者:开展双语教育实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高校长:学校开展双语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师资短缺。我们深深感到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双语教育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我们坚持提升教师双语教学理论水平和提高教师双语教学业务水平,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双(外)语教师。一是选派双(外)语教师参观访问国内的双语特色学校以及进行出国学习培训,二是聘请专家和外籍教师来校进行双语教学理论培训,三是通过校本培训,定期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分层专题学习培训。截至目前,学校已有近20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出国培训,他们已成为学校开展特色教学和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

除了以上的教师培养活动,我校还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课题研究。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目前,我校双语教育课题《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双语教育与特色学校建设》已先后经全国双语学习研究中心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已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

记者:你校开展双语教育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高校长:现在,全国的双语教育仍处在实验阶段。以我校的实践来看,双语教育需要从小学抓起,科学规划,有序实施。

如我校双语教学课程的总体框架由三个板块组成: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兴趣小组)和活动课(社团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文艺汇演等)。

在课时的安排上,小学(1-6年级)、初中(7-8年级)每周安排1节双语教学课,列入课表。

在实验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一方面使用统编教材,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本英语教材。小学使用教材:A类为《少儿灵通英语》《看听说》《牛津英语》;B类为外研社《生活与科学》及《数学》双语教材。 初中使用教材:A类为《牛津英语》;B类为外研社《发现科学》《基础科学入门》C类为自编双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材。

在双语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小学英语口语课程,同时在小学一年级开设双语数学课程,在三年级开设科学双语课程。初中部选择两个年级,开设发现基础科学入门双语课程、科学双语课程。同时还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有机渗透双语教学。

我们在中学数学、理化生等科目有机渗透双语教学,在每一节课中以用中文教学为主,穿插英语专业词汇以及英语专业句型的教学。每学期进行双语研究课,并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增加专业英语的渗透量,帮助学生掌握自编教材所要求掌握的学科专用词汇。我们也将双语教学纳入综合实践课程系列中,如开设英语短剧表演课、英语故事课、英语朗诵课、英语演讲课、英语文艺课、英语文化课等。

记者:你校如何检测双语教育实验的成效呢?能不能列举具体的教学案例?

高校长:开展双语教学,我们不是单纯地从语言的角度,而是更多地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避免把双语课作为语言课进行,避免用教授英语的方法教授双语课。我们力求做到不因使用英语授课而降低学科能力的要求。在具体目标的定位上,我们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力争通过双语教育和教学,帮助小学毕业生掌握700个左右学科专用词汇和150个左右学科专用句型,帮助初中毕业生掌握1300个左右学科专用词汇和250个左右学科专用句型。

以数学双语教学(渗透课程)为例。新教材数学课本中明确了专有名词的中英文对照,本校教师整理成校本教材并配以图片,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以上都是实施数学渗透双语教学的基础。从数学教学内容看,英语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至少有四个切入点:一是专有名词,如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直线,角,矩形等数学图形的名称,数学基本双语表示法(zero point four或point four ,即零点四; three fourths或three quarters,即四分之三; fifty percent百分之五十等)。这些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简明易学,且可以营造一定的课堂双语氛围,有利于教与学的有序进行。二是数学符号的英文来历。数学中有一种美叫做简洁美,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学中很多内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符号表示。数学中大量的符号其实都来源于其相应的英文表达。如直线用l表示,即line;点用P表示,即point等。三是数,阿拉伯数字是世界通用的数学符号。四是经典的、古老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许多数学问题如勾股定理,世界各国数学家都会有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原稿展示给学生,更有利于帮助其了解数学一题多解的奥妙,有利于其理解数学知识发生的背景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老师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习惯和勇气。使学生逐渐习惯在数学课上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简单思维。教师在上课的开始几分钟使用的英语,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能耳熟能详,从而有效鼓舞学生在数学课说英语的勇气。其次,使用数学学科的英语专用词语。在教学中,通常会有一些内容涉及中英文对照的基本数学词汇。刚开始,因学生对数学的英文名词较为生疏,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但通过教师的不断重复,学生会不知不觉中在教师的重复中扩大了词汇量,同时培养了自身的英文理解能力。

记者:作为双语教育实验学校,你校教师今后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高校长:我校作为无锡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在双语教育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高于同类学校学生,在全国初中英语能力竞赛中成绩斐然,始终列全市前茅;在全市英语课本剧和英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外国语学校已经真正成为无锡市一所具有双语特色的名牌学校。

但是我们深知,我校目前仍处于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实验的设想、方法等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如何构建符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怎样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能力?怎样整合双语教学,在开放的语言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希望通过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尽快克服困难,把双语教学进行地更为彻底。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