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钱钟书:学贯中西的怪才

本文作者: 21st
读林纾翻译作品,树英语学习志向

1923年,钱钟书考入苏州桃坞中学,这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当时,桃坞中学的校长是由教会指派的外国传教士,学校的外语课也由外籍教师任教,其他课也全用英语讲课。

在著作《林纾的翻译》中钱钟书详述了其学习英语的重要动力来源。“我自己就是读了他(林纾)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里哈葛德、欧文、司各特、迭更司的作品津津不厌地阅览。假如我当时学习英文有什么自己意识到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

钱钟书认为教科书是教师编写的,编得再好也是中国式的英语,只有阅读原著才能学到地道的语言。除文学原著,钱钟书还阅读《圣经》《天演论》等书,这些书使他大开眼界。在报考清华时,他选择了英文系,决心要把外文原著读个够。

当年考清华,钱钟书的数学只得了十五分,由于英文成绩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水平,清华当时的校长特别破格录取了他。从清华毕业后,钱钟书在光华大学任教英文,后来他又前往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

1938年钱钟书学成归国。1945年,他担任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编英文《书林季刊》(Philobiblon),每一期都撰有论文和书评。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调到文学研究所外文组任研究员,后来钱钟书因为乔冠华推荐,被调去参加英译毛选的工作。

英译毛选字斟句酌

l950年夏天,乔冠华邀请钱钟书帮忙翻译毛泽东选集。同在翻译组的金岳霖有次碰到一句成语“吃一堑,长一智”,不知怎么翻译是好,便请教钱钟书。钱钟书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A fall into pit,A gain in your wit.这对仗工整,形音义俱备的翻译令金自愧不如。

除了参加毛选的翻译工作,钱钟书还在上世纪60年代加入毛泽东诗词翻译小组。《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发表了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6首词。这6首词的英译,就是由钱钟书、叶君健翻译润饰,袁水伯、乔冠华把关定稿完成的。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同时推出了《毛泽东诗词》中文单行本。这个单行本除去收录了先前发表的诗词外,又增加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10首,共计37首。这使毛泽东诗词翻译定稿小组又有了新的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正确领会原文,毛泽东本人口头答复了英译者的有关问题。198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选》的“出版说明”中,记述了这件事:“一九六四年一月,因为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要按照本社一九六三年版《毛泽东诗词》出版由钱钟书同志主持翻译的英译本,应英译者的请求,作者就作品中一些解释有分歧的词句,作了口头答复”。从这一“出版说明”可以知道,这些解释有分歧的词句问题,是由钱钟书等提出,毛泽东自己解释的,这对于该英文本最后翻译定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翻译,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他解释道:“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即为‘化境’”。

研究英国文学中中国形象之第一人

钱钟书早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在《清华周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包括用英文撰写的作品,其中展露出来的学识和才华得到诸多师友的赞赏。他早期英文论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是为李高洁(C. D. Le Gros Clark)翻译苏东坡赋撰写的序言。那篇序作于1935年,当时钱先生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钱钟书精通数种欧洲语言,英语尤其佳绝,他本来的志向是要做西方文学研究,在中文之外,还要撰写英文著作。钱钟书先生在《书林季刊》里发表的许多英文论文和书评,都写得非常精彩,他评论西方汉学新著的书评,往往指出其中浅解、曲解和误解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弊病,一针见血,痛快淋漓。他评论西方学者的书,经常援引西方经典著作中一些重要论述和看法,而那是西方大多数汉学家们自己不甚了然的。至于讲中国学问,钱先生比那些汉学家们,更不知要高出数十百倍。但钱先生认为中西文化可以互通骑驿,互作邻壁之光,所以十分注重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也很留意中国引进西方文学和思想的历史……在钱先生的英文论著中,较长也较重要的一篇,是他1935年至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学士所写的论文,题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钱先生是详尽而全面研究这个题目的第一人。钱钟书先生论文划定的研究范围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而在这范围之内,他的研究直到今天仍然是最全面、最详尽的。近年来,西方文和文化想象中的中国或东方,已成为西方学界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最感幸运的是,在西南联大这所一流学府中遇见了20世纪中国文、理学科的两位大师:钱钟书和杨振宁。钱钟书先生对中西文化了解之深、涉猎之广,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考察,也是首屈一指的。

——许渊冲

不过也有人接触英语晚,但也学得很好,比如钱钟书。钱先生天生记忆力惊人,人称照相机似的记忆,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他当时正好教我们,我们每次从图书馆借书,书后的借书卡(曾经借过此书的人名单)上都有一个名字——钱钟书。我的同学曾打电话给钱先生,请先生看看他们刚出版的新版牛津辞典,先生说不用了,他在英国时看过了,第几册第几页上有个错误,他当时就说出来了。

——英若诚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