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托福推动中国高考改革进程

本文作者: 田文
作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首任主任,以及将托福引入国内的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杨学为回忆起30年前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谈判及签约的前前后后时,仍有些淡淡的激动和感慨。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政府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停滞了10年的高考面临着重大改革。我国留学教育也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当年引入托福考试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是直接目的,出于中国公派留学生的需要。当时中国考生必须专门飞到美国考托福,成本很高,如果将托福引入中国的话,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其次是间接目的,即借鉴美国经验,推动中国高考的改革。”杨学为告诉记者。

据杨学为介绍,1977年恢复的高考是一种传统的考试方法,这种考试方法最大的不足便是误差大,不准确。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考试测评中,采用现代的测量理论和技术来施行考试。当时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ETS研发的托福考试。

为了推动中国高考改革,实现中国高考的标准化,我国专门派遣了以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司长为首的代表团赶赴美国ETS总部考察。代表团回国后即给国务院撰写了考察报告,提出了引入托福的申请。经国务院批准,ETS代表团正式受邀来中国访问。

“ETS当年的代表团成员是相当高级的,包括总裁、副总裁、国际部主任、高等教育考试负责人等几位巨头。ETS一行走访了国家教委,介绍了托福考试的内容、步骤,以及如何备考、报名、阅卷等等,并起草了ETS与教委有关托福进入中国的协议。”杨学为回忆道。

经过数个月的修改协议、谈判和协商,中国再次派遣代表团考察ETS。1981年5月,中美代表团最终在华盛顿签署了“托福入华”协议。杨学为举着一部从外事司借来的、没有闪光灯的相机,亲自拍摄下了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一刻。

“中国负责签约的是时任学生管理司副司长的郭厚登。由于ETS并非政府机构,当时我方代表团以中国海外考试协调处的名义和ETS签署协议。而最终促成托福进入中国的关键人物是时任学生管理司办公室主任的李键。他思维敏锐、思想开放、执行能力强。‘托福入华’协议的起草、谈判均由其负责。”

1981年12月11日,即协议签署7个月后,托福在中国的首次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举行。之所以将首考地点选择在以上三地,是因为ETS认为,当时这三所城市的英语师资力量及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好,且考生较多。

这次考试也创下了中国内地考试的诸多第一:第一次将美国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第一次使用机读答题卡、第一次施行英语听力考试。据统计,当年参加托福首考的中国考生共有615名,其中教育部公派考生453名、自费考生162名。

据了解,当时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拨款临时改造了一个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作为考点,由于报名考生较多,北京语言大学临时成为第二考点。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担心国内铅笔色度不够,影响机器判卷的准确性,中国考生答题所用的铅笔、橡皮、削笔刀均是随资料一同从美国运来。“黄色铅笔上印着TOEFL字样,每个笔头的顶端配有一个橡皮擦,经这种橡皮擦过后试卷不会变黑。”

成功引入托福后,1985年,中国高考也踏上了标准化改革之路。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