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2014中国留学论坛发言摘要

本文作者: 21st
加强行前培训 成就精彩留学

孙建明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

2014中国留学论坛的主题是加强行前培训、成就精彩留学——国际合作新视野。来自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高等教育机构、相关专业技术和部分国家驻华使馆的26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就留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是直属于中国教育部的国家级事业单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倡成立的专业化留学服务机构,秉承着服务全球学子、成就国际人才的宗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致力于提供涵盖出国前、留学期间以及学成归国后的全方位留学服务,致力于促进出国留学、留学回国以及来华留学等多个层面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宣传国家留学政策、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自2004年以来每年举办中国留学论坛作为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的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留学信息,为国内外院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在国家留学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在中外高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留学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

作为国家级专业留学机构主办的论坛,中国留学论坛专注于讨论和分析国际高等教育和中国留学事业的发展趋势与重要议题,分享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及观点,从而拓宽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领域,探寻留学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年中国留学论坛以加强行前培训、成就精彩留学——国际合作新视野为主题,就是为了探讨出国留学行前预备和培训这一中国出国留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话题,思考在中国出国留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学生预备培训、倡导理性留学、保障平安留学,探索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今年,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的教育界权威人士、高等教育政策制订者、大学管理者,以及专业机构代表将就出国前行前培训进行发言和研讨,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发言和研讨能够进一步理解良好的留学预备培训,理解对于成功留学的意义,能够进一步推动政府、高校和专业机构在加强行前培训、成就精彩留学方面凝聚共识、形式合力,共同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跨境教育迅速发展和学生流动常态化带来的挑战。

贯彻留学工作方针 开拓教育开放新局面

岑建君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

留学人员的不断扩展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仅政府的管理部门面临着诸多挑战,留学生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因为留学生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我认为,我国留学生出国留学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占了美国国际留学生的28%,有28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41万,与2012年度比较增加了3.5%。第二个特点是留学回国人数高速增长,大批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2013年我国留学回国总人数达到35万人,与2012年比较增加了29%。第三,留学人员地域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自2013年年底,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留学的人数有161万人,这些学生分布在100多个国家,但是91%都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新西兰、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第四,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我们现在目前除了公派生、单位公派、自费生这三个群体以外,还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的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在沿海地区政府特别重视合作办学,希望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能够大批量地培养急需人才,从而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五,留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行前培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留学生领事安全保护案例越来越多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学生的学习、工作压力很大。第二个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第三,我感觉到独生子女在国内娇生惯养,生活独立性比较差,碰到难题就孤独郁闷,不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面对着我们新的挑战,我们的政府、教育部应该在以后一段时间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是加强公派生的培训。去年我们做了大规模的公派生行前培训,在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开展了37场公派生培训,覆盖人数达到9000多人,效果不错。

第二,我们成立了31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覆盖了全国17个省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中心不仅给公派生提供行前培训,更主要的是覆盖更多的自费留学生,让自费留学生通过行前培训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第三,加强留学监管网的作用。教育部在十几年前就设立了监管网,我们提供了很多领事保护方面的信息。现在我们同时还要求驻外机构也设立了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包括留学预警、自我安全保护的信息。

中国教育现状和政策导向

张力

教育部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把全球的教育发展比作一场马拉松赛跑,目前中国在这个马拉松赛跑中处于第三组。但是,我们是从2000年才进入第三组的。在世纪之交,中国才刚刚普及了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当时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46%,大学毛入学率是10%。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我们才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台阶足以使我们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源储备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

到2020年,我们会跃到第二组,这意味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会处于全球中等偏上的位置。而与此同时有一些西南亚国家可能会追上来,但拉美、加勒比仍然会在第二组中保持优势,中东欧则毫无悬念会达到与北美、西欧同样的水平。

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现在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为全球第一,有3400多万在校生。每年高中毕业生不到1000万。而现在我国有40万左右学生出国留学,应该说这个数字将来还会有一段上升的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从2010年覆盖到2020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我们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一个预期。到那时候,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从现在30%多上升到超过40%,当然,这跟欧美的多数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2012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换届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整个的教育做出了五个层面的新部署,就是对教育未来的使命做出了规划,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也做出了一个大致的界定。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乃至于成人的继续教育,和人的生命周期连通起来打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体系,来构建学习型社会。怎么能够付诸实施,肯定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而接下来就是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困难地区来倾斜,至少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时得到国家的资助,从而完成学业。后续的学业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比如拿到国家的奖学金、基金,甚至拿到海外院校的奖学金,然后出国深造。

开展多层次、跨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车伟民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

在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跨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教育部在留学领域的助手和依托,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交流。

自1999年起,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已经连续十四年在国内20多个城市举办了十八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累计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参加过巡回展,参观过教育巡回展的学生累计超过100万人次。作为教育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至今已举办过十届中国留学论坛,探讨出国留学、留学回国、中外合作办学及跨境教育质量保证等领域的热点与重点话题,成为中外教育机构间直接对话与磋商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满足国内学生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引进了国外的高等教育项目,开发了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国际通识课程项目,同时还配合教育部开展了留学行前培训的一些工作。为有意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搭建起安全、便捷,具有高品质质量保证的出国留学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其中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建立是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并具有国际化背景高素质应用人才探索出的一种全新模式。项目依托国内相关院校的教育资源及特色,逐步建立起结合行前培训、英语培训及预科培训等内容为一体的自费留学人员培训服务及管理体系,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留学培训服务工作网络。项目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出国留学培训课程和安全的留学渠道,在配合教育部创新和完善服务与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项目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搭建中外院校交流与沟通的合作平台,促进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