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专刊
新教育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宁波外国语学校校长周长安专访
记者:自从新的高考方案出台后,贵校的管理和教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周长安:为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搭建与各类必修、选修课程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平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制订了《走班课程管理办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班级管理方面,由单纯的行政班向“行政班+教学班”转化,管理责任也由单纯的行政班班主任转化为“行政班班主任+走班模块导师”共同负责。在教学管理方面,走班模块由导师负责,走班“班长、学习委员、组长”协同导师进行管理。
同时,为满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在教学和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例如,在高一年级,我校利用选修课、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积极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一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7选3”模拟选课,以便于选课后的排班和师资安排。
此外,为均衡课业负担和考试密度,我校还鼓励学生使用“排除法”,即在高二上10月份完成两科以上首次学考;高二下4月份完成两科选考,高三上10月份完成一科选考。同时预留课时,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安排。学生是否参加第二次学考/选考以及相应的考试时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第二次学考/选考的复习,也以选修走班的方式组织进行。
记者:请您谈谈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贵校的具体做法。
周长安: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有它自身的优势与弊端。
分层走班是针对学生单一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差异组成的教学班,它关注学生单一学科学习的差异性,对优秀学生有利,对中间段学生更有针对性,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有更多精力关注其学习状况,因而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从其优势来讲,首先,分层走班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便于开展课堂教学。其次,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贴近,这符合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也得以实施。再次,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班的班额,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更高。最后,作业布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然而,另一方面,分层走班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分层走班削弱了行政班的管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其次,分层走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各层次的教学要求,因而工作量加大;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不均衡,学校需考虑教师能否胜任相应层次的教学。此外,对各行政班的学生来说,作业的及时反馈以及辅导的有效进行都需要相应制度的完善,分层若处理不当还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我校已积累了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一些条件。例如,学校英语学科实行小班教学,已经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师资条件,其余各学科师资也比较充裕,教学设施能满足走班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但另一方面,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各学科师资不均衡,对教学要求的界定有难度,容易造成简单的快慢班教学。其次,先期教师的工作量巨大,教学的评价需要有效跟进。
在分层走班的具体实施方面,我校已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自2013年秋季起,我校在2012级开始实施英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2014年春季在2013级开始实施,2015年起在2014级学生中全面实施各科分层走班教学。
以数学学科为例,每三个行政班按照学生的层次分成A、B、B、C四个教学班,两位老师实行小班化教学,各层呈正态分布,A层学习能力较弱,班额不多于20人,C层学习能力较强,班额不多于30人,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英语学科每三个行政班则按照学生的层次分成A、B、B、B、C、C六个教学班,三位老师实行小班化教学,各教学班班额为15至30人,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从两两搭配实行分层推广到全科分层是一个必经过程。从我校的实践情况来看,每一学科所分层次以3-4层为宜,包括“学考、选考、高考、大学先修”等。此外,分层教学的实行因学科而异,我校也正在考虑将政、史、地、理、化、生、技术七门选考科目分层提前至高一,将语、数、外三门高考科目分层延后至高二。
记者:“外语可考两次”的规定对贵校的外语教学是否产生了影响?为什么?
周长安:从时间变化来看,考虑到多数学生英语学科基础较好,学校鼓励学生在高二下4月份完成英语首考,为课程调整留出余地。在课程安排方面,首考前增加课时,引入英文原版经典阅读模块,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学科素养提升齐头并进。首考后,学校继续进行素养培育,为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记者:您如何看待此次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周长安:高考改革对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而势在必行。
首先,分层走班满足了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学生学考、选考、高考的时间节点选择和科目选择都不同,人人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因此,学校必须实行“分层+走班”,并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同时,学校必须建立“行政班+教学班”的管理制度,明确行政班班主任、走班模块导师、学生干部的相应责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学生负责。
其次,分层教学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通过分类指导,为学生节省时间,帮助学生完成着眼未来的生涯规划。但教学不应该为减少两极分化而改变恰当的培养方式,而应鼓励优秀学生在学科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下层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
再次,分层走班适应了“以学定教”理念的转变。分层后,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学情出发,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
分层走班加强了教学的动态反馈。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在保证学科教学目标统一的基础上,以附加分、过程分析等形式将分层教学的差异体现在评价中。这既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又提供了分层流动的现实可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