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社会热点

创业教育颠覆传统教学理念 剑锋直指就业教育——改革核心落脚于“以作品为导向”

作者:李倩
Aa
  • -   
  •    +
编者按: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各行业对“创业”的广泛关注。7月,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赵勇携《就业?创业? (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一书来到中国,在批判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最新教改政策趋向的基础上,对比各国PISA成绩与创业水平等相关数据,论证了“优质教育”的代价以及“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教育范式的目标”的观点。赵勇教授同时结合部分国家成功的学校案例,提出人类社会即将面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向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范式的转换,进而为世界教育之未来给出了三位一体的全球创业教育框架建议。

记者:您所倡导的创业教育理念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赵勇: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就时代背景而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取代了大量人工,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扩大,即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作将会被机器所取代。如果教育仍遵循传统的就业范式,那么大量毕业生将面临无业可就的困境。因此,发展创业教育是一项必然的时代选择,毕业生不应和机器抢饭碗,而是能从事机器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二,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人才多元化是必然选择。当今社会人们更多地关注心理和精神需求,比如艺术和娱乐等。而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多样的,这就赋予人类天生的多样才能和创造力以用武之地。传统的就业教育不符合这一自然发展的规律,其本质在于有意识地追求同质化和压抑创造力;而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它要求用全面的个性化教育来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并激发创造力。

第三,就人自身的内在动机而言,天赋与追求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哈佛大学在30年前就提出多元智能的概念,表明人的天赋在不同方面有强弱之分。无独有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出人类有16种天生的天然动机,而每个人在动机的选择和追求方面千差万别。教育理论中有一个“一万小时规则”,即“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至少要花费一万个小时在这方面钻研”。那么,如果学生将这一万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用在天赋较强或者内心追求的方面,他就能够成为这一方面的大家;反之,就容易成为平庸的人才。

记者:据了解,您所提倡的创业教育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综合美国与中国的教育范式,您认为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赵勇: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区别在于两国之间的国情不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文化、种族和宗教等方面较中国更为多元化,因而教育理念有别于中国“学而优则仕”和“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追求,并非一味看重考试结果;加之其教育沿袭传统的地方自主管理这一方式,大学招生录取并非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和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更趋向个性化发展,使得一小部分“非传统”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但是就二者的本质而言,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属于同一个范式,都是遵循传统的就业教育。近年来,美国进行创新创造人才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传统教育的失败,它未能实现将学生同质化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学生在国际性统考中的成绩一直不如东亚国家学生的原因之一。

综合两国的教育范式来看,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它们的教育目标不同。就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对现有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并做好工作;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创造工作、寻找机会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记者:创业教育强调“以作品为导向”,那么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赵勇:客观来讲,“以作品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效果监测评估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缺乏统一的考试和测试标准,教师对学习效果的管理和评价主要取决于作品本身的价值、质量和作品的进步程度。

教师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真实的目的,即作品对个人或者他人有价值,比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为海外学生编写多媒体教材,能帮助解决海外学生的教材问题,作品有实在价值;二是学生的作品是否经过多次修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成长性心态,培养学生“我不是凭借聪明,而是经过努力达成目标”的观念;三是学生的作品是否发挥了他的长处,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

“以作品为导向”概念的提出是希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制造真实的有价值的作品,并通过制作作品的过程来发现并提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业服务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们转变角色功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而不是一味地强行灌输所谓的有价值的知识。但是,“以作品为导向”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激励学生学会不断改进,要求学生的作品努力达到优秀卓越。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机会,学会坚持和组织利用各种资源。

记者:您认为大、中、小学在创业教育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赵勇:要实现培养创业的大众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举办创业夏令营或是创业知识培训班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就创业教育而言,它并不是一门课,或某一个学段的责任,而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需要整个教育范式为之改变。因此,大、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应该在大的教学目标下保持一致,实现有机联动,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做法上,学校依然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各自的条件而有所不同。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