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聚焦

解析2015教育热点难点 展望2016教育发展形势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发布

作者:21ST
Aa
  • -   
  •    +
4月26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正式发布了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与会专家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本刊特摘录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民办教育重大变革即将到来

分类管理、普遍资助、放松管制是2015年中国民办教育广受业界关注的三大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要求,以及五年来浙江温州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终于跨过试点门槛,开始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需高度关注的是,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30条”)中,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性要求与浙江省温州市的试点方案大相径庭,该方案的实施,将会使举办者面临两难选择,并有可能对民办教育造成系统性风险。中国民办教育的重大变革已经来临。

到201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学生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的12年间,民办教育在校人数增加了2.75倍(从1148万至4302万),民办学校数增加了1.53倍(从6.13万至15.52万)。尤其在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已超过公办,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留学低龄潮背后折射中国社会危机

《教育蓝皮书》认为,低龄出国潮体现了中国教育、社会和政治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整体系统出问题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中国社会问题的外部化、国际化。首先,西方教育神话主导了一场中国低龄留学潮,这种教育神话的编织主要在于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优势、中西教育资本的推动以及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神话的自愿服从和想象,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加强了这种趋势。其次,留学低龄化,意味着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与中产阶级家庭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教育资源不平等趋势的加大,促使中产阶级家庭向海外教育寻求出路。这种教育压力实际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失衡在教育上的反映。最后,低龄留学潮和小留学生问题暴露的不仅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更是深刻的中国社会矛盾的反映。

《教育蓝皮书》建议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真正减轻大多数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通过尊重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本身的分层。二是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估上与国际接轨,这有利于人才的国内培养,减轻家长的教育投资。三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实现人人平等的资源分配环境,这有利于实现宽松的教育环境。

自主招生改革要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路

2015年可视为考试招生制度的“深改元年”。作为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有别于以往的重大变化,成为今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基本参照系和基础。需要深入理解高校自主招生的新政与趋势,助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蓝皮书》认为,对于考试在大学招生中的定位和作用还应当持肯定态度。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的关系应当如何界定?性质、内容和形式如何区别?由于缺乏对考试和招生的深入研究,只是凭借感觉和经验开展工作,大学招生机构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清晰的,再加上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自然会被社会上看成是“小高考”。至于“掐尖”,由于自主招生在高考之前进行,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又享有一定程度的降分优惠,没有任何学生会放弃这一机会,由此形成提前“割韭菜”的现象,难免被认为是“掐尖”,从而弱化了自主招生的意义。

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竞赛”,几乎成为学生报名的一道“硬槛”。这主要是因为,教育部明确规定严格控制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要求高校的首道选拔门槛必须精准。但大学招生机构一方面缺乏通过阅读学生申请材料进行选拔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又对学生申请材料的诚信度缺乏信心,在没有更具说服力的“硬通货”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奥赛成绩等相对靠谱的办法。社会要理解这一改革,要给高校空间,让其探索怎么去行使、用好招生自主权。

自主招生改革就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过渡,通过在一定时间内的小范围试点,最终目标是让大学招生机构学会招生——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而是要通过一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

职业教育或成互联网教育最大市场

《教育蓝皮书》认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最被互联网教育看好。课程内容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收费性质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MOOC开始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关注MOOC,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MOOC来培养员工工作技能等。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市场应该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无论是B2B还是B2C,对此都有刚性需求。但目前这部分的主要业务还是考证类服务,还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结合更为紧密的发展模式和产品。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K12)市场规模达到275.0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9.2亿元,增长率为30.6%。K12中的互联网教育也备受投资者的青睐,各式互联网教育企业相继出现,并形成了多样的产业格局。

首先,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多以“网校”模式发展,互联网企业以提供平台为主。其次,题库类产品风潮仍在,更多关注学习方法、解答学习中的疑惑等多样化产品形态开始出现。再次,对学生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的关注成为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发展重心和卖点。此外,直接面向教师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和工具日益增多,并逐渐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以及诸多新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最后,互联网教育产品对学习理论的关照仍显匮乏。如何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真正融入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发现以及最新成果将是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育部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慕课的建设、应用以及慕课平台的发展。截至2015年11月25日,内地地区高校累计建设MOOC课程数量(不重复计)大约在520门左右,参与MOOC建设的高校有46所。在未来的两年中,中国高校将出现慕课建设热潮,且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慕课建设国家。

慕课资源在高校的应用方式呈多样化,它既能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的资源,又推动高校共建共用及学分互认,推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决策,慕课正在改变高校教学的组织形式。同时,慕课平台多样化建设途径催生了高校互联网教育发展新的合作模式,即互联网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组成“互联网+教育”,成为互利共生的生态链关系。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处于怎样的关系是慕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教育蓝皮书》指出,互联网教育具有诸多优势、提供了多种可能,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教育领域,形成了中国互联网教育前赴后继的繁荣景象。在这种繁荣景象之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管理业务成熟,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需加强设计。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B2C(向家长/学生收费),现在是国内互联网教育主流发展方向,未来发展需寻求更多元化模式。移动化、碎片化是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组成形式,已成大势所趋。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