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 专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文件,标志着中国教育开放进入内涵发展、提升水平的新阶段。”近日,在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欧洲大学协会共同承办的“首届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如是说。
在“首届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上,中外学者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会专家表示,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宽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中欧高等教育之间通过中欧学历学位互认、中外合作办学与涉外办学、双向留学等交流合作,提升了双方教育质量,推动了世界教育改革,深化了人文交流,促进了人类和平发展。
“大学的未来发展急需国际化战略,这已经不是一个工具或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它已经成为大学的一个功能或者使命。”在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看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其表现不仅仅是国际高校间学生和教师的互相流动和交流,还包括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比如共建国际合作的实验室,共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按照某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或者按照某一所高校的模式办大学,所谓国际化不是一国化,不是一校化,而是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优势互补。”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据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介绍,未来中欧高等教育合作还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引进一流大学特色学科和高水平师资,合作开展课程开发和科技创新,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共同促进中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共同促进中欧学历、学位的互认;共同促进中欧跨境教育质量提升等。”许涛司长认为,作为中国学生最主要的留学地之一,欧洲与中国高等教育有诸多合作空间。
2016年初,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外国来华留学生基本情况。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与会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只占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0.5%~0.6%,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国际生占本国高等教育规模比例比我国高得多,比如英国是两位数。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政策应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