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题

国际化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作者:王晓珊
Aa
  • -   
  •    +
众所周知,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宽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日前,首届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和第17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相继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积极为如何迎接未来挑战出谋划策。

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布局教育国际化

日臻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不久,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并公布了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举措。专家认为,当前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

搭建人文交流平台 讲好中国故事

在第17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表示,当前,国际教育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这是基于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所面临的一种新需求。许涛强调,人文交流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据其介绍,最近17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六个高级别副总理的交流中心,人文交流在推动教育、科学、文化等18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涛提出,期待借助这样一个高层次平台把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更广泛、更全面地推进。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首先,我们应该搭建各种各样的人文交流平台,尤其是大学应着力推动人文交流。其次,要努力做到语言相通。最后,通过人文交流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吸引优秀国际教师资源是关键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外国来华留学生基本情况。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然而这个数字只占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0.5%~0.6%。在业内人士看来,吸引国际生源来华留学,除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吸引学生的优厚政策外,更为重要的是优质的国际教师资源。2015年底,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首次公开发布《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教师国际化方面,平均每所中国高校的外籍专任教师人数为17人,最多者为234人。

在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上,来自西班牙的马努埃尔·佩雷斯-加尔西亚研究员表示,一个国家高校的国际师资比例以及留学生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教育国际竞争力。他在对中国多所知名高校调研后发现,国际师资不足是掣肘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主要因素,比如北京大学的国际师资只占全校教师数量的0.5%,清华是1.6%,浙大仅为0.28%。此外,中国国际教师的薪酬水平也不高,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任教,薪酬等相关制度亟待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应凸显高水平示范性

中外合作办学近几年得到了国际社会方方面面充分肯定,今年第三方机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合作办学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增多,在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许涛表示,针对对外开放合作,我们应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服务和服从于中国大学交流开放是我们的立足点,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立足而立足,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中国教育的交流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引领和示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许涛强调。

他认为,政府应给予中国大学一些特殊政策,在专业设置、教师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应该给予一定空间。当然,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更加严格地审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高等教育是我们核心的改革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形势。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谈到高等教育核心词就是两个字——质量,这一定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许涛说。

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印度优先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印度新任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普拉卡什·雅瓦德卡尔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列为优先发展事业,要求贯彻落实新的《国家教育政策(NPE-2016)》。NPE是国家对教育的路线规划,同时也展望了在印度设立国外大学以及印度大学和世界顶尖大学的合作。前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该草案的制定者史莫瑞提·伊拉尼称,国际化将被纳入政府资助的高等教育机构分拨额外财政资源的内容之一。

人力资源开发部在网站发布了NPE-2016草案供公众咨询。NPE鼓励印度大学与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合作,通过合作吸引国外名校在印度建立校区。

这项前瞻性政策由印度人民党或印度人民党政府提出,旨在吸引国际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高等教育机构将力争做到课程国际化并使其达到国际水平。

德国吸引国外人才趋势方兴未艾

日前,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德国高校科学研究中心(DZHW)共同发布《科学大都会2016》报告。

截至2015年,德国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32.1万,占全德学生的12%。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位居第一,并首次突破3万人。印度取代俄罗斯成为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留德国际学生在硕士与博士两个阶段分别增长了25%和3%。在专业分布方面以工科为主,共有6.5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23%。

DAAD外部研究与数据高级研究员简·卡奇尔认为,留学生的迅速增长可能与德国日益增加的英语授课课程有关。目前德国已开设英语授课的研究生课程984门,本科课程192门。此外,留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相对低廉,拥有较多的工作机会。

五分之四英国高校将继续发展跨国教育

由英国文化协会和国际教育机构联合发起的“全球高等教育”近日实施调查发现,英国五分之四以国际分校、在线课程、双学位和联合课程形式实施跨国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继续发展跨国教育。2014-2015学年,英国134所大学中有99所参加了某种形式的跨国教育,参与学生达381610人,比2012-2013学年增加了13%。

该报告将跨国教育定义为在学位授予国之外国家的学生获得英国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学位项目,包括联合培养和双学位。报告明确指出,高校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私立/公立大学建立海外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趋势,预计未来三年课程模式将会有较大发展。

自2012-2013学年以来,英国实施跨国高等教育项目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始终没有改变,它们分别为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阿曼。

法国加速发展境外高等教育

日前发布的《境外法国高等教育管窥》报告指出,法国在国外推出了604个教学大纲,其中迁移国外的文凭近326种,在全球开办了140所学校,其中包括特许经营学校(62所)、国际大学校园(40)及合作学校(38)。这些学校接收了3.7万名大学生,其中38%在亚洲,28%在非洲,18%在中近东。摩洛哥、越南和中国是法国在境外发展高等教育最多的国家。若以学生人数计,中国名列前茅(4514名大学生),超过黎巴嫩和摩洛哥。

在国外发展最投入的学校是工程师学院,接收近7000名大学生,其中87%在亚洲,13%在非洲;而商校在国外培养的大学生仅3000名。

总体来说,法国在国外的高等教育集中在硕士水平和第二阶段水平,或集中于某些特别领域。57%的课程全部用法语传授,但在中国,近半数法国学校课程单纯用英语授课。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