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题

第一个翻译《傲慢与偏见》的译者是谁?

作者:21ST
Aa
  • -   
  •    +
“奥斯汀女士死时,年四十二岁。在她所作的小说中,《骄傲与偏执》为最佳。多少的时髦小说都已被人遗忘,或只留给文学史学者去研究,而这本《骄傲与偏执》至今仍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动,而且翻成中文我相信仍能赢得读者的同情。”

这是1935年4月10日梁实秋发表在天津《益世报》上的文章,点明是为《骄傲与偏执》中译本写的序,译者是董仲篪。同年5月,书由大学出版社出版,易名为《骄傲与偏见》,胡适题签。

几乎同时,商务印书馆推出另一中译本,译者为杨缤(后改名为杨刚),由吴宓作序。该译本名为《傲慢与偏见》,即如今通用的译法。

谁是第一位译者?

两个译本谁先谁后?有学者认为,根据1936年《国闻周报》第13卷第33期发表的《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杨译本完成更早,且质量更佳”。

今年7月18日,是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纪念日,她所作的《傲慢与偏见》是最受英国人喜爱的百部文学作品中的第二名。而今年10月7日,则是该书最早的中译者杨缤去世60周年纪念日。

董仲篪的履历较为模糊,难以考证。

奥斯汀怎么来到中国的?

据学者叶新考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刊刻的《苏格兰游学指南》中首次提到:苏格兰大学入学考试中,英文语法方面指定4本教科书,其中有奥斯汀的《爱玛》。

《傲慢与偏见》初名《第一印象》,1813年正式出版时,借用英国女小说家柏楠的《塞西莉亚》中一句名言。叶新将其译为:“李斯特医生说:这桩不幸事的所有一切都是傲慢与偏见的结果。”

在中国,奥斯汀的早期推崇者有陈源、徐志摩、吴宓、叶公超等。据《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记载,1927年时杨缤便已开始译《傲慢与偏见》,1928年时已译完。

吴宓1921年曾在东南大学英文系中设“英国小说”课,《傲慢与偏见》列入4本必读书之一,吴宓因此成该书在我国大学中最早的推广者。

商务印书馆出版《傲慢与偏见》时,称吴宓为“总校”。吴宓1935年将杨译本列为清华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的必读书目。当时社会上,《傲慢与偏见》并未流行。

有学者认为,杨译《傲慢与偏见》成为最早中译本之一,有幸运成分。陈源早想译,但被夫人凌叔华抢去。1932年,凌叔华写信给胡适和叶公超,说她已经译了一半《傲慢与偏见》,听说叶也在译,希望叶放弃。1932年至1933年,凌叔华未发表一篇小说,似乎在全力翻译,可她始终未完成。抗战期间,凌只是将自己的3篇小说翻译成英文。

上世纪50年代,《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佳作,得到推广,但反响平平。直到上世纪80年代,小说中幽默、趣味等元素得到重视,新译本不断涌现。截至2016年,共约34个中译本面世。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