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十九大看教育 新高考制度2020年全面建立
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 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会 议讨论发言中介绍了教育战线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22日,教育领域代表齐聚十九大新闻中心,共话“教育改革
十九大代表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20年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
陈宝生强调教育战线5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是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与5 年前相比提高了12.9个百分点,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净入 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巩固率93.4%,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小学和初中的水平超过了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比5年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二是教育的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源增量来看,5年培养了3400多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了3000多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两项加起来6500多万。国家科技三大奖高校获奖占比稳居60%以上。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排名这5年逐年上升。
三是教育发展的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2012年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一次达到4%后,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2016年全国教育投入3.89万亿元,其中3万亿 元以上是各地财政的投入。全国中小学宽带接入率5年前不到25%,今年90%以上的学校包括边远贫困地区学校都接入了宽带,教育信息化成就突出。
四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目前共有205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国学习,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生目的国。孔子学院建设速度加快,5年在140个国家建成孔子学院512所、孔子课堂1000多个,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3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40万以上。
五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在上海和浙江试点,经评估取得了成功,今年还有4个省份开始试 点,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将全面实行。这次高考制 度改革是1977年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 一次改革,进展顺利。教育其他方面的改革,包括“放管服 、” 现代教育制度、大学章程、民办教育等都出台了一些规定,可 以说,教育体制“四梁八柱 的” 改革方案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陈宝生表示,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
十九大代表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啃下高考改革这个难啃的骨头
高考改革是个系统工程。2014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与教育综合改革同步启动,我们坚持在公平性的基础上,着力在科学性上下工夫,实施“两依据、一参考” 的新高考评价模式,来探索分类选拔、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
三年来,在教育部的强有力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稳速稳序、积极推进,实现了首届新高考平稳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在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体会和感触,
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第一,改革的方向问题。第二,为谁改 革的问题。第三,改革如何落地的问题。
第一,关于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总书记教育思想,把好改革方向,做好顶层设计。
第二,为谁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长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当中的感受度、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上海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识。因为考生和家长是改革过程当中一个关键的主体,要使他们全程参与改革,然后在改革过程当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较好的获得感和好的感受度。
比如,我们在实施政策制定和宣传解读过程当中,是同步规划、同步策划、同步推出,在每一个阶段每个政策的实施落地,都要向社会、向考生家长做解读做宣传。
第三,改革方案如何落地。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抓推进 落实相统一。一方面,各级组织要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另外一方面,我们教育系统内部是需要联动改革,有机衔接。比如 教、考、招联动改革,高中教育教学和大学招录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衔接等。
在高中阶段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大学要进一 步扩大大学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来撬动大学的人才培养改革。
比如根据考生考试科目的选择,大学就要来组织设置相应的专业组,供学生选择。这次上海方案当中设置了24个院校专业组,比较好地保障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十九大代表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路径
我想先分享一个数据,十一学校今年9月份时,全校4359名学生,就有4359张课表,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开发的268个学科课程、30 个综合课程和70个职业考核课程,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路径。
其次,从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视角,我们也看到了改革的希望——五年前约80%的学生高考志愿聚集在20%的热 门专业;今年学校400多个学生报考的志愿涉及到80%的大学专业领域。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学生慢慢找到了他自己,慢慢唤醒了他自己,慢慢开始走向了更加适合他未来潜能的专业之路,这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多年来的改革探索,我们体会到,高考改革的第一个挑战是对人才观的认识。
我们过去把孩子一分为二,一部分文科,一部分理科。今天当我们把20种组合在学校里形成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路径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来衡量、评价、看待我们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真正的人才?所以必须重新定义人才观。
第二个是老师,即路径依赖的挑战。
过去教育过程当中,行政力量相对多一点,依赖管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如今,走班上课带来行政力量相对淡化、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这时候,我们必须用大量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来跟学生平等对话、沟通。这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大的挑战。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经说过:“小学要开心,到了中学阶 段要活心,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那” 么,教育如何改革才能达到三个“心 的” 效果?
小学的开心、中学的活心和大学的静心,确实符合我们教育的规律。
小学怎么开心?除了我们的课程本身更加符合孩子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我们还要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有个快乐的时光。中学的活心,事实上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把自己打开。到大学的静心,就是学生已经通过基础教育找到一个本来的自己,踏上了一条符合他成长道路的路径,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潜心去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