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中教国际成立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 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教师是时代要求
2018年堪称中国的教师教育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3月,教育部、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在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可见,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加强教师教育的国际交流,已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为进一步探索未来中国教育与全球教育的发展与合作,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国际化进程,10月18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教育国际教育年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以下简称“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是由国内高等教师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社会组织,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分支机构。分会旨在结合各会员单位所在区域发展特点和自身发展时机,积极为我国教师教育机构寻求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空间,努力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我国高等教师教育机构国际化发展夯实基础。
经全体会员单位表决,首都师范大学当选为理事长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当选为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20所高校当选为理事单位。
分会:架起中外教师教育沟通的桥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巡视员刘建同出席成立大会,并对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的未来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认真地学习、借鉴国际上教师教育方面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梳理中国教师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要讲好“中国故事”,为国际上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我们要切实地架起中外教师教育沟通连接的桥梁,为促进全球范围内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刘建同说。
孟繁华理事长代表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发言。他表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的成立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师教育的治理。我们希望以全球视野为中国教师教育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教师教育献策。
大会还特邀90岁高龄的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顾明远出席大会。顾明远在发言中表示,自己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具有深切体会。他指出,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是教育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未来,科学技术会改变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但未来的人是由人来培养,不可能被机器所替代。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学校、教师都想把教育工作做好,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我认为这是很可贵的。但是教育改革是慢功夫,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顾明远强调道。
专家:实现教师教育国际化应基于本地需求
在大会上,专家围绕如何培养教师的国际素养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认为,教师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地交流人员、经验和资源,也不是在培养方案中加入几门课,而是要考虑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教育背景,必须基于本地需求,创设平等对话的平台,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同时要开放多元空间,拥抱各种不确定性和新的可能性。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饶从满表示,教师教育国际化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教师为目标来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二是人员交流,为教师教育者以及职前和在职教师的国际交流提供机会与保障。饶从满认为,中国教师特别需要加强的全球素养包括同理心、审辨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广义的教师教育课程应包括认为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逻辑类课程以及语言类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指出,拥有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如何具有培养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沈杰介绍说,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如参加国际会议、短期考察、长期学习等,了解国外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也会将外国专家“请进来”为中国老师进行培训,或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除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学校还提倡教师随时随地学习,为老师们搭建了电子信息化的平台,让老师们在网上进行研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只有教师具备了中华情怀和国际视野,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沈杰说。
高校: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许多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国际交流方面进行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近年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英语学科教学专业)提供为期十周的海外实习机会,由国外资深语言教育专家为学生授课,传授最新的语言教育理论及方法;同时,学生有机会参观国外的大、中、小学,与学校教师面对面交流,体验国外文化和课堂文化,并为当地学生授课。朱旭东表示,让学生进入到国外环境中进行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段的学习,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师范大学也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和国际交流,近年来,将高水平学科群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据孟繁华介绍,首师大于2017年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组建了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学院,这是首师大强调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提升教师教育实力的具体举措。同时,学校不断加强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合作,与世界知名教师教育机构联合培养师范生和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开展跨境教师教育实习、见习等。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6年9月开始招生,该项目学制为四年,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课程和教师由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提供。达到美方学校入学标准的学生可申请第四年到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颁发的小学教育专业写实性证书,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云告诉记者,这一中美合作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于2015年开始招生的“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连成一体,将积极深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全球视野的新一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