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讲堂
特别推介:国外畅销文学作品最新译著一览
目前,我国的翻译类图书和西方图书的出版节奏越来越合拍了。一些在国外畅销的文学作品,很快在国内也有了翻译本,而且销售业绩不俗。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作品选》,精选由中国的外国文学专家评出的外国文学佳作,代表了中国专家的鉴赏水平。其中,《砖巷》和《灵魂之湾》是今年新出版的该系列作品选集中的两部。
《砖巷》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的英国文学入选作品。作者莫妮卡阿里在书中描写了孟加拉移民在英国的生活状况和心态。
孟加拉姑娘纳兹奈恩出嫁后随丈夫来到英国伦敦,丈夫有文凭、有志向,期待光明的前途和上层地位,却始终不能进入英国主流社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纳兹奈恩虽胆小又没文化,但却用敏锐的目光观察英国社会,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后来,丈夫要回国,她与两个女儿则留了下来,准备融入英国社会。
一个总是被认为无法抗击命运,曾经孤独、迷惘、压抑和被动地生活着的纳兹奈恩,一点点地展露出她的自信勇敢,她变成了敢于与命运斗争的人,最终获得了身心的解放。
这部小说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哲学的玄思,有的只是对人物多侧面的耐心刻画和絮絮叨叨、俭朴有趣的语言呈现。但正是这样一种具体的描绘,使得孟加拉移民的世界得以全面地显露。
《灵魂之湾》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的美国文学入选作品。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罗伯特斯通。书中的男主角麦克尔埃亨是美国一所偏僻大学的文学教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新来的年轻女教授拉腊珀塞尔相识,并不可救药地陷入了婚外情网。
拉腊在其政治学教授的身份之外,有着复杂的全球性背景,这使她的美丽带有神秘和危险的成分。她与第三世界的某些军政要人和团体有联系,是个政治间谍。她出生在加勒比海湾的圣特里尼蒂岛,在欧洲受过教育。由于受海地土著宗教的影响,她相信自己的灵魂羁押在一个女巫手里。为了找回自己的灵魂,拉腊要求麦克尔跟她一起回圣特里尼蒂。麦克尔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了一起重大的违禁品买卖事件中。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精神苦旅,描绘一种充满刺激、冒险的生活形态,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
目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推出2004年度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作品选》。
与此同时,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作品也成为我国阅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耶利内克特立独行,思想前卫,其作品以敢于直面现实、抨击弊端、洞烛人类男女间复杂异样的感情,以及富于音乐感且晦涩的形式而著称于世。她的《钢琴教师》目前的发行量已经直逼10万册。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组织出版了《耶利内克文集》5卷本,包括她的两部长篇小说,一个剧本,一个中篇小说集和一本关于她的研究评论集。而且,还有两家出版社也将推出她的另外四部作品。在很短的时间里,被翻译成中文的耶利内克作品集已达10多种。
耶利内克的《贪婪》一书内容大致如下:一个名叫库尔特雅尼什的乡村警察,钱色两贪,他一旦看中单身女人的房产,就像着了魔似的要连人带财弄到手。作为警察他知道从哪儿物色牺牲品。
第一个受害者是个中年妇女,她从城里迁来农村,是为了独自在大自然中排遣孤寂——一个对生活感到失望的女人,根本不是警察的对手。为了把这个女人的房子弄到手,乡村警察使出浑身解数,使得她在性爱上百依百顺。后来,一个还不满十六岁的姑娘,也迷恋上这个男人。因为她有可能危及他的计划,他便残忍地杀死了她。当她的尸体在湖中被发现后,那个年长的情人产生了怀疑,猜到了这个警察的秘密。
在耶利内克作品中,性和政治是她永恒的两个话题,两口深井,两个不断被打开的窗户,两潭不断被她搅动的浑水。耶利内克非常善于从很小处着眼,在几个紧紧的纠缠在一起的人物关系中,向我们展示人类内心世界里道德与欲望的冲突与对决。我们愈读她,就愈能够从字里行间品尝到她那穆西尔式的忧郁,卡夫卡式的幽默。
耶利内克的另一部作品《情欲》一书,曾因涉及色情引起非议,经过争论,舆论认同它是一部有独特价值的反色情的讽刺作品。内容大致如下:自从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传染那些在爱情上喜新厌旧的人”,书中那位厂长不得不放弃嫖妓和更换配偶,又回来享用他的妻子格蒂。格蒂想要逃脱那些性攻击,那种无聊的例行性爱。她经常下落不明。她身为母亲不能正常地过她的性生活;母爱和性欲互相抑制,在苦闷逃亡中她偶然结识大学生米夏埃尔,把真诚的爱献给他,他却诱奸和侮辱了她。
去年年底去世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作品,因为她的离世热了起来。很快,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她的文集,其中一部叫做《反对阐释》。桑塔格是反对阐释的,她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感觉的,直觉的,无法真正地阐释清楚的。可实际上,在已翻译出版的三部作品和即将被翻译出版的另两部作品《在土星的照耀下》和《他者之痛》中,读者却时常被她独特的阐释所震撼,被她干脆的声音所打动。她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地强烈,不仅在阐释,而且在宣誓;不仅在解释,而且在强调;不仅在解读,而且在推广。而这就是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和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