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自从2000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工作,我就一直承担英语写作课的教学任务。由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迅速寻求突破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学生难从课上体味成就感,大多数老师也感觉这门课棘手、难教。
写作教学主要由写作实践和作文讲评两大块构成,为了避免教学流于枯燥、乏味,我努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时地把一、两篇学生的命题短文或即兴随笔写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文章的用词、句型以及内容,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包括教师)都有所收获。另外,我还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学习,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地道的英语,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汉语思维模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写出的句子大多是在汉语框架内塞入英文单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用心设计了几个单元来分析学生在用词、造句以及篇章结构等方面易犯的错误,即选取典型中国式英语的例句来深入讲解它们与地道英语间的差异。
其实,写作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汉、英写作风格的差异。我们都知道传统汉语文章是讲究起承转合的,即只有经过数段与主题关系不甚密切的论述后,才能进入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到这时文章也就基本结束了,中心论点往往未能得到详实地论证。而英文则不然,它通常采用总分法,即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结尾重申或呼应文章开头的论点,给人一种逻辑缜密的印象,这种宏观上对文章全局的掌握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重要基础。
具体到文章中的细节部分,我还发现学生受汉语写作习惯的影响,喜欢在文中大谈道理,并且喜欢用说教性的语言(尤其在文章结尾的时候),这与英文有很大的差异。在英文中,作者经常用事实来说话,提供恰当的事例来证明某一观点,而这些事例也常常不尽如中国人所举的名人、伟人的例子,英文论述中不乏身边平凡人的事例,这些实例其实更具有说服力。明辨这一差异也就解决了学生普遍存在的无话可说的尴尬,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肯于挖掘自己身边的普通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愿意去写,敢于去写。
回想这几年的教书经历,内心感慨良多。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教书更是一个实践和学习的过程。毕竟自己还只是位年轻教师,我有时间也有激情来迎接未来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把自己打磨成一名真正称职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