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纸头版

第17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揭晓

作者:本报记者 冷淑华
Aa
  • -   
  •    +
  近日,第17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翻译家论坛在湖南中南大学举行。据了解,本届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译文1093份,其中英译汉858份,汉译英235份。最终,66位参赛选手分别荣获本届大赛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空缺)。

  据悉,本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比赛部分的原文是我国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的散文《老来乐》。英译汉比赛选用的文章节选自当代美国作家司各特罗素桑德斯的散文“Beauty”。

  据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介绍,一年一度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是英籍著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专门为中国青年设立的。自1989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受到了全国乃至海外青年翻译爱好者的欢迎和认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翻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屠国元教授是此次评审委员会专家之一。他表示,比赛对译文的基本要求是“依本求信,神形兼顾;神看主脑,形及风格”。这16字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严格从原文文本出发,以忠实原文为根本。此外,此次评审还十分注重原文与译文的契合程度。屠教授指出,译文要达到与原文较高形式的契合,就要尽可能切合原文的风格,也就是“形及风格”。此次大赛大多数参赛译文之所以未能最终入围,这方面的欠缺是首要原因。

  屠国元教授指出,此次大赛的很多参赛者在翻译中选用的词语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原文风格。“如在《老来乐》这篇作品中,作者在提到三个年龄段(六十、七十和八十)时,并未用‘花甲’‘古稀’‘耄耋’等书面语来表达,可很多参赛译文中则出现了如:septuagenarian, octogenarian等这些较为生僻的词语,损坏了原作风格。”屠教授举例道。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徐炜是此次大赛汉译英二等奖获得者之一。在翻译之前,她阅读了金克木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和业界的相关评论。在翻译原文最后一句话“小屋之中天地阔,老年无事是忙人”时,徐炜字斟句酌,颇费了一番心思。她说:“考虑到用名词词组,如there be句型翻译这句话,译文会缺乏力度和生动感。我最后选择了用动名词形式对原句进行翻译,译为:This kind of life is what I call:A small cosy house giving unlimited space; an old carefree man living with a busy pace. 这样翻译,就可以较好地将金克木老先生的豁达、乐观、幽默体现出来。”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