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专家指出:掌握研究方法是关键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期刊联合举办的首届“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大赛于近日揭晓。
据了解,此次大赛主办方共收到参赛论文800多份,最后共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二十名,优秀奖二十名。
此次大赛的一等奖获奖论文分别是江苏省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徐琴芳和江苏南京第67中学刁亚军所写的《口语教学中的任务实例研究》和山东省荷泽市教育局外语教研室朱启勇所写的《山东省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据悉,由于质量原因,此次大赛一等奖获奖人数比原计划少一名,二等奖比原计划少4名。此次大赛终审评委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一安教授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她说,一篇好的英语基础教育科研论文,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作者研究目的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研究方法要恰当,另外,课题研究结果要对实际英语教学有启发作用和价值。
吴教授表示,此次参赛论文可分为实证性研究论文(含行动研究)和经验体会型论文两类。对于实证性研究论文,她表示了肯定。但是,对参赛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型论文,吴教授认为,这类论文主观性强,且没有实证性研究作支撑,科研成果在可信度上存在不足。
对此,吴教授认为,教师进行科研,平时要注意对教学进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另外,掌握定量、定性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教师从事科研非常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获奖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就非常注意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据徐琴芳介绍,《口语教学中的任务实例研究》一文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种交际任务(话题讨论、看图说文和对话)进行任务型学习实验的结果为依据,比较了高中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口语输出情况(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就任务类型对语言输出的短期影响和长期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学上的建议。据了解,为了反映学生长期口语输出情况的变化,徐琴芳组织学习者完成两组任务,跨越两个学期,历时8个月。徐琴芳表示,数据搜集是实证性论文的核心,数据准确性与否决定了文章是否有价值。
另一位一等奖论文获得者朱启勇介绍,在科研过程中,他主要采用了问卷法来获得研究数据。在调查中,朱启勇共发放了990份问卷。在问卷中,他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等五个类型并精心设置了50道问卷题。问卷包括45道正向题,如“我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英语日程”,另外还包括5道负向题,如“上课时,我很难集中精力”。朱启勇说:“为了为论文提供翔实的数据和证据,我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进行调研,这对我的论文写作非常重要,这也是我的论文最后能够得到评委专家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