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classic Broadway musical)《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以感人的爱情故事、激越的音乐和奔放的舞蹈,在北京展览馆剧场(Beijing Exhibition Hall Theatre)激情上演,标志着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the Four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Opera Season )正式拉开帷幕。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来自美国、德国和我国的戏剧艺术家们将为北京观众奉献17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演出。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剧的殿堂,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音乐剧是二十世纪璀璨的艺术瑰宝。《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艾薇塔》(又名《贝隆夫人》)(Evita)、《猫》(Cats)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许多人都对“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rgentina)、“回忆”(Memory)等音乐剧著名插曲耳熟能详。英国和美国是音乐剧的全盛国度,从音乐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伦敦西区(West End)和纽约百老汇可被视为音乐剧的发源地。
百老汇音乐剧可谓是美国文化历史的缩影,其音乐较多地受到爵士乐(Jazz)、摇摆乐(Swing)的影响,其舞蹈也受到摇摆舞(Swing)、踢踏舞(Tap Dance)的影响。它的成型标志是1927年的《演出船》(Show Boat),该剧描写了1887年密西西比河上的一艘流动剧院船上发生的故事,片中名曲“老人河”(Ol' Man River)尤为经典。标志着音乐剧进一步发展的是1943年成功融合舞蹈元素的《俄克拉荷马》(Oklahoma!),该剧描写了二十世纪初发生在美国西部原印第安人居住地的爱恨情仇。而1957年的《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1975年的《平步青云》(也译作《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则使音乐剧到达光辉的顶点。该剧把一组组序列演出拼在一起,让演员们共同分享他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
除美国外,英国也是大量优秀音乐剧的摇篮,英国的音乐剧更多地与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和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戏剧背景相关。上世纪70年代著名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蒂姆莱斯(Tim Rice)的以《艾微塔》为代表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艾微塔》描写了阿根廷前总统贝隆的夫人艾微塔的传奇一生。
此外,法国的吕克普拉蒙登(Luc Plamondon)和理查德科钱特(Richard Cocciante)这对组合也凭借一部《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异军突起,将浓郁的法国式浪漫在音乐剧中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叙事音乐剧的雏形是轻歌剧。这些作品在音乐化的叙事形式上已日臻成熟。不过,轻歌剧多局限在爱情故事上,很少涉及主题深刻的社会题材。例如《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该剧讲述了巴尔干半岛美丽富有的寡妇桑妮亚的爱情故事。音乐喜剧虽然具备基本的剧情,不只是片段式的歌舞与闹剧,但其情节与人物大多不够深刻。有名的音乐喜剧如《吻我吧,凯特》(Kiss Me, Kate)讲述了一对争吵不休的离婚夫妻在莎翁《驯悍记》(The Taming of the Shrew)中同台演出的故事。
本剧作者是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故事出自美国诗人T.S.艾略特(T.S Eliot)的儿童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1981年5月11日,《猫》在伦敦首演,从此一炮而红,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该剧于2000年在百老汇停演。
该剧根据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法国创作人鲍伯利(Alain Boubli)和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作词作曲。《悲惨世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剧之一,从1985年伦敦首演至今,已成为世界上演出时间排名第二的音乐剧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