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高校创新教师科研激励机制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教学在左,科研在右,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一肩挑”的高校外语教师,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近日,在由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外语》杂志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上,外语教师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一话题引起了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和系主任的关注。

  据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少则10课时左右,多则30课时以上。因此,许多教师对开展科研工作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心乏术”。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英语教师“敏于授课而讷于研究”。“有些教师上课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不错,但就是没有科研成果,为此他们十分苦恼。”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许多外语教师在进行科研方面面临不少实际困难,但是作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却是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二者“一个也不能少”。王立非认为,教师如果将科研中接触到的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会达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此外,教师进行科研还有利于增加教学中的研究含量,提升教学层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对记者表示,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本身的任务是进行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的跨文化研究。“与本学科的研究目标相适应,外语教学也应该有较高的研究含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一流研究成果,将学生培养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人才,推动自己的领域进入本行业或者本学科的最前沿。” 程朝翔说。

  在教学和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呢?王立非认为,外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开展一些与教学息息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科研工作要理论结合实践,而不能脱离教学实际空谈语言理论,“为科研而科研”。“教师可以进行涉及语言学和翻译学等方面的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的研究。”王立非说。

  据悉,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措施。

  据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力教授介绍,除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接触学术前沿动态外,学院还设有学术沙龙,实行“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学术研究模式,鼓励教师形成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同时,学院还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予以奖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则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的研究课题进行论证,以保证所选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最近,经学术委员会论证后申报成功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数据库》将整合全院各个语种的研究力量,为北大乃至为全国的外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个可不断扩展、可持续发展的大型数据库。“这必将对教师进行科研工作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程朝翔说。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下设了学术研究所,如语言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英语文学研究所等。据王立非院长介绍,研究所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科研平台,区别于院系传统的行政职能,即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考试等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所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开展科研立项、课题申报和项目研究等工作。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