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教学
70年奋勇攀登 铸造辉煌今朝
黄河之滨,金水湖畔的秀丽县城里,有一所经历了七十年时代风雨、闻名遐迩的学府——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灵宝一高”)。
灵宝一高七十年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奋斗史、探索史、发展史,是一部一路播撒希望、一路走向成熟、一路迈向辉煌的壮丽篇章。
艰苦创业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前身是1937年8月创办的“灵宝县立初级中学”,解放后更名为“灵宝县第一中学”。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961年学校被定为省重点中学。1962年,灵宝县政府将灵宝二中高中部并入灵宝一中。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3月,灵宝县党和政府恢复灵宝一中,并被指定为洛阳地区重点高中。1993年5月,灵宝撤县设市,灵宝一中正式更名为“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自1937年建校以来,学校历经了艰难的初立、革命的烽火、曲折的发展,从最初的草堂初创,到今天的高楼林立、声名远播,灵宝一高从一棵嫩芽成长为参天大树,今天已经发展到占地243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97个教学班、学生6200多人、教职工406人的规模。
创新管理
“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这是灵宝一高品牌70年巍然屹立、越磨越亮的法宝。特别是近年来,该校面对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新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了创新超前、切合实际,又体现办学特色的四大教育理念。即“赏识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别,相信灵宝一高无差生”的赏识理念;“为社会负责,为家长负责,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责任理念;“创设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施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优教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服务理念。
该校教师以教育理念的创新,带动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了“四个有利于” 的管理思路:即一切管理工作都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有利于出成绩、出经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关键在于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
学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体现在要求教师的教(包括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培优补差、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学生的学(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心理素质、应试技巧、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在态度上精心策划,在方法、措施上精细安排,在过程上周密部署、强化落实,确保在结果上出精品。以备课为例,要求教师做到“八备”(备双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问题、备板书、备教具、备作业),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三个转化”(认知过程的转化、情态过程的转化、能力过程的转化)做好策划和设计。“校园环境因精细化而和谐,学校管理因精细化而提升,教学过程因精细化而精彩。”管理机制的创新,使该校的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提升。
筑巢引凤
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学校办学规模随之以每年近10个班的速度增长、扩大。一时间校舍、教学设施告急!索尚业校长以超人的胆识做出决定:进行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筑巢以引凤,为灵宝一高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抱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定信心,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公寓楼、办公楼、餐厅、体育楼、艺术楼共12幢,硬化校园广场、门前道路,扩迁改造大门,修建大型雕塑、音乐喷泉,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和塑胶健身场、篮球场,创办分校,使建筑面积达到了9.8万平方米,是7年前的三倍多。如今的灵宝一高设施现代,条件优越,各类硬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该校更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绿化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3%,被命名为省“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同时,该校突出环境育人功能,教学楼上镌刻着教风、学风;文化长廊上写满了名言警句、唐诗宋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草坪鲜花伴师生作息,翠柏玉兰与楼舍相望。清晨书声朗朗,鸟语花香;傍晚小径散步,景色醉人。人才摇篮、学习佳境,灵宝一高这片学习的乐园,怎能不育得桃李葱笼?
打造名师
一流的学校离不开一流的师资。仅从现存的档案中查阅,建校70年来,灵宝一高拥有19位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3位省级劳模、优秀教师,158位三门峡市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2000年以来,该校5位教师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有87位高级教师,16位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9位三门峡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老一代体育教师员福生、李德润,在60、70年代带领校体育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篮球比赛夺取洛阳地区16连冠;篮球、田径比赛多次获得全省第二名;篮球比赛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盾奖,灵宝当时也因此被誉为全国篮球之乡。侯志杰、刘德立、苏华、孙亢宗知识渊博,教学有方,成绩卓著,均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模范。张月镇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年逾古稀,痴心不移,仍为灵宝一高的教育事业奔走忙碌,无私无怨,发挥余热。这种为教育事业“献完青春献终身”的高贵品质,正是灵宝一高几十年巍然挺立的脊梁。
随着一代人的渐老,如今,年轻的一代已经迅速成长起来。高中扩招后,该校的教师队伍达到400多人的规模,其中青年教师占据很大部分。别人都为青年教师多、结构不均衡感到忧心,但校长索尚业从这群充满生机、乐于进取、奋发向上的青年人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感悟到了培养任务的艰巨。
2000年,索校长提出实施“三名工程”,即“以名师培养名生,以名生成就名校,再以名校孵化名师、名生”,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打造名师。“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十年名师”,该校出台了《名师能手工程实施方案》,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制定了“靠老年教师传家,靠中年教师当家,靠青年教师发家”的队伍建设方针,盯住两头,抓好中间,整体优化,全面提高。
今年9月2日,该校举行了1998年以来的第十次“拜师”活动,157位教师结为师徒。多年来,该校用这种方式把“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徒弟俯身诚心学习本领,师傅讲课徒弟听,徒弟讲课师傅评,促进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快速成长。此外,该校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教师视野;坚持校本培训、课堂教学改革竞赛、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水平;依托“十个一”工程(每期研究一个课题,精心设计一节教案,上一堂优秀公开课,出一份高考模拟卷,布置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优秀论文,业务测试考一个好成绩,完成一份教学总结),培养学习型、创新型队伍。不失时机地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引路子,激励青年教师成熟、进步。
今年4月,在灵宝市评选出的21位“高中教学实力名师”中,灵宝一高13人获此殊荣。如今,一群由老、中、青组成的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正意气风发,大踏步向前迈进。
培育名生
名师璀璨,怎能不育得桃李满园?学校连续17年教育质量在三门峡市独占鳌头,培养了30多名清华、北大考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2007年高考中,在全省考生人数激增、生源严重分流的情况下,该校再创新辉煌:考分在600分以上131人,一本上线226人,本科上线1200多人,各批次上线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在奥赛中,该校16名学子分别获得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兴起,该校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学思想,贯彻“一主四重”的教学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知识、重能力、重特长、重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四变、四让”(即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眼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眼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结论),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思索探究中发展能力,在实践体验中培育品德。近几年,学校有80多位学生被评为省、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年,一批又一批思想上成熟、道德上高尚、行为上文明、心理上健康的优秀学生被输送到高等院校。
成就名校
70年来,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送走了31位清华、北大考生,教育质量连年稳居三门峡市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全国英语阅读教学实验学校、郑州大学优秀生源培养基地……灵宝一高已成为一个响亮的教育品牌,一颗享誉河南的璀璨明珠。
“根之茂者其实遂,育之活者其实晔。”这一个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厚文化的积淀,得益于灵宝一高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索尚业校长寄语
积淀历史 续写辉煌
灵宝一高在风雨中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从七十年清晰的足迹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中,我们体会到了灵宝一高几代人艰苦创业、惜时如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宝一高得以发展壮大的脊梁,也是灵宝一高成熟、完善、渊博的依托,更是灵宝一高续写辉煌的灵魂。
而今,灵宝一高人正脚踏实地地继承传统,开拓未来,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努力使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把灵宝一高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中华名校而孜孜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