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中外学者研讨英美文学研究新动向
由对外经贸大学英美文学研究所举办的“2007英美文学研讨会”于10月19日在对外经贸大学举行。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学:模仿抑或再现?”。 研讨会分为主旨发言和小组讨论两部分进行,主要内容涉及英美文学理论最新研究发现成果;文学理论和现实批判主义的关系;英美文学各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英美文学规范性作品的最新翻译;反映女权主义和种族问题的著作;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和文化传承;文学课程设计与文学教学;西方戏剧作品和影视经典;文学作品的原文研究和评论等。 美国Baylor大学前副校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名誉教授David Lyle Jeffrey、北京大学教授Donald Stone、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陶洁、刘意青、程朝翔、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乔国强、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傅浩、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蒋显璟、孙建秋以及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高卫红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演说。 Jeffrey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Mimesis: Imitation and Desire in Art and Advertising”的主题报告,从艺术模仿生活、生活模仿艺术、现实主义以及艺术、广告和模仿欲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模仿生活”的原则最能体现西方艺术的基本理念。但是这一原则的对立面,即“生活模仿艺术”,自二十世纪初起广为流传。奥斯卡王尔德就曾提出不止是艺术,就连文化价值也因“生活模仿艺术”这一观点的提出而被重新定位。Jeffery教授认为这一观点暗示出当今艺术与金钱,特别是广告的联系。 孙建秋教授的发言题目是“Expression beyond Imitation”,他通过分析《赋格艺术》《西部牛仔》等七部21世纪美国当代短剧对经典文学、残酷剧、爱情剧、音乐赋格艺术、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由模仿到突破模仿,再到跳出巢臼、独辟蹊径的表现,阐释了美国当代短剧的艺术表现力。他认为这几部戏剧虽然短小,却部部精悍,触及当代社会问题,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乔国强教授的发言题目是“De-Americanization of the Holocaust”。通过分析《哈德逊河上的阴影》这部作品的内容,乔教授阐述了作者艾撒辛格对于大屠杀的独特反应,从而揭示出艾撒辛格的犹太情结。 高卫红副教授作了题为“Modernism and 20th Century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的发言,分别从现代主义者表达和寻求“自我”以及他们独特的写作风格两方面分析了现代主义对于西方文学的重大影响。 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向,为与会者提供了学术探讨的平台。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参会者进一步了解了英美文学研究领域前沿的学术研究观点,并在分组讨论中相互交流了各自的体会和心得。 2007英美文学研讨会部分主旨发言 *Mimesis: Imitation and Desire in Art and Advertising, David Lyle Jeffrey (Baylor University) *Shakespeare and French Romanticism, Donald Stone (Peking University) * Reflections on Kant’s Theory of Disinterestedness, Liu Yiqing (Peking University) * The Anxie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Cheng Zhaoxiang (Peking University) * De-Americanization of the Holocaust, Qiao Guoqia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Chinese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Guo Yingjian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Romanticism and Secularization, Jiang Xianj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Expression beyond Imitation, Sun Jianqi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