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出版
外国文学期刊:困境中前行 坚守文学阵地
创刊7年的外国文学杂志《译文》日前传出将于年底停刊的消息,为证实此传闻,记者采访了与《译文》杂志同样从属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艺》杂志副总编沈维藩。沈维藩表示,《译文》停刊的消息虽未正式公开,但其命运“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据了解,目前《译文》的发行量仅在3000册左右,入不敷出,只能靠出版社补贴支持,难以为继。
记者通过采访还了解到,除《译文》之外,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拥有众多读者的外国文学类期刊如《外国文艺》《世界文学》《译林》等目前都遇到了经营困难,前景堪忧。外国文学期刊的地位在几十年内的急剧变迁发人深思,《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在接受采访时总结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首先,外国文学热潮在中国兴起时正值十年浩劫结束、改革开放伊始,长期闭塞的国人急需吸收大量国外的优秀思想和文化。在当时,文学阅读几乎是老百姓惟一的文化生活,外国文学类杂志更因为及时译介了大量西方当代文学新作而广受读者欢迎。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视听媒体的传播对阅读产生了巨大冲击,文学不再是人们的主要精神食粮和娱乐形式。其次,就阅读本身而言,功利性、实用性的浅阅读以及生活类、休闲类的通俗文艺占据了主流,而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的读者群却日益减少。再次,近二十年来,国内直接出版翻译作品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到国内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外国文学类期刊却因受到篇幅、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而失去竞争力。此外,国民外语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发达等诸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文学杂志的生存造成压力。
告别过去的辉煌,国内为数不多的外国文学期刊在文化转型的大环境中惨淡经营,坚持着自己的办刊方针。例如半个世纪以来屹立不倒的《世界文学》,该杂志1953年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创办,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该杂志面向创作界、理论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外国文学爱好者,译介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外国文学名篇。据余中先介绍,杂志的选题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下半叶到现在具有文学价值的国外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纪实文学等作品,而对于已在国内广为流传的19世纪经典文学作品,则不作译介。
与《世界文学》有着类似办刊原则的《外国文艺》于1978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创办。该杂志有重点、有系统地译介当代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和理论,介绍有代表性的流派,反映新的外国文学思潮和动态。获国际重大奖项的文学作品亦属介绍之例。该刊主要栏目有小说、文论、诗歌、戏剧、美术家与作品等。沈维藩在谈到杂志的译介原则时,强调了作品要求新,杂志应尽量收入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已享誉国外的高质量、有潜力的作家作品,而且每期所选作家避免重复,保证杂志内容的新颖和充实。
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创办的《译林》杂志作为与《外国文艺》同时期兴起的外国文学期刊则有着更为宽广的定位。该杂志以译介外国优秀通俗文学为主,兼顾对外国文坛流派、作家、作品的评介。与其他纯文学类期刊不同的是,《译林》不仅满足国内的文学研究与创作者的需要,也尽量以普通读者所欢迎的形式出现,兼顾了学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趣味性,“学术平民化”成为了《译林》的风格。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的可选性变得越来越丰富,影视、电脑、网络,无一不对文学期刊市场造成冲击。外国文学期刊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文学阵地。沈维藩表示,为了保证杂志的纯文学性,《外国文艺》不会迁就市场而改变办刊宗旨。余中先也表示,外国文学期刊要寻求发展,与其迎合读者,不如引导读者,他相信,在经济社会的洪流中,最终会沉淀下一批热爱文学的读者,虽然数量很少,但他们足以成为外国文学杂志坚持办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