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摘编

作者:21ST
Aa
  • -   
  •    +
本版刊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部分专家、学者近期研究成果的精华内容,以反映外语学术界的研究动向,并促进业界交流。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外语教育研究方法》总序

这是一套开放型丛书。我们计划陆续出版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微变化研究法、实验法、叙事法、民族志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类专著。

随着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该丛书会逐步增加新书目。虽然这是一套普及型丛书,但其撰写并不比专深的学术著作容易。它要求著者既要全面了解该研究方法本身的理论基础与操作细节,又要熟知普通教师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的困难所在。它要求著者突出科学性、可读性和操作性,要条理清晰、例证丰富,做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鉴于此,精心挑选该丛书的著者也就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

本丛书著者均拥有博士学位,并对自己介绍的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是以此研究方法完成了硕士、博士论文,有的是以此研究方法从事过重大科研项目。

这套外语教育研究方法丛书囊括了多种研究方法。面对林林总总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选择,值得一提。粗略地说,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微变化研究法、实验法同属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叙事法、民族志法则属于近年来兴起的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两种范式具有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从研究者获得的实证数据出发,运用量化、质化、统计、分析等手段,从中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共性规律。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强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个体因素的存在,更为重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多以描述性的方法解读、阐释某现象的缘由。后实证主义不客气地批评实证主义有夸大科学方法作用的倾向,并显得有些苛刻。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范式? 一般说来,如果要研究中国学生学习哪些语法形式有困难、使用过去时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样的任务最能迫使学生拓展现有的语言水平等这些与语言形式、语言技能相关的问题,我们应选择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如果要探究中国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自我认同是否发生变化、真实交际中双方如何理解对方的意思等这些与文化、情景相关的问题,我们选择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则比较合适。

文/文秋芳 全文见《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外语教育研究方法》

关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议

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大方向是正确的,英语教育的成就也是明显的,可是仍受到人们的批评。

本文认为,造成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和违背语言习得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降低英语教育的起始年龄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进英语教育、应调整英语课的设置,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师和教学机构进行资格考核与认证。

文/陈国华 全文见《中国外语》2008年第2期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回眸与思考(一)--政策与目的

本文概述近半个世纪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以及宏观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指出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及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下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结合当今国外外语教育政策及国际政治生态,作者肯定目前我国外语(英语)教育政策的大方向,并讨论了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英语)教育的目的,指出素质教育要求把外语(英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其人文素养上面,不应只考虑其实用目的。

文/韩宝成、刘润清 全文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

文章基于8.22小时自然口语语料,考察了"那"及"那个"的4种话语标记用法。通过对"那"和"那个"在口语中的音韵特征、出现位置、互动功能的分析,发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通过频繁运用"那"和"那个"作为话语标记成分,可以成功实现话语使用者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关系,促进人际间的话语和社会互动。文章通过比较还发现电话交谈比面谈时更多使用话语标记"那(个)",用以提示话题和维持话语进程。

文/许家金 全文见《语言科学》2008年第1期

非施事-er名词与中动结构关系考察

根据构式语法理论,V-er名词相当于"主语+限定性动词"结构,非施事-er名词则可视为浓缩的中动结构。本文主要探讨非施事-er名词,具体考察其词基与中动结构动词类型、组构方式、句法特征、语义类别、语义明晰度、情态意义等层面的关系,以探析这两类构式的关联性。研究表明,英语非施事-er名词与中动结构两个不同层面的构式之所以具有结构和语义相似性,是因为两者都包含"非施事性实体"和"动作过程",所涉及的实体均具有"助益性"特征,均隐含"允让"情态。"助益性"是动作过程得以实施的必要前提,"允让"情态则是贯穿非施事性实体与动作过程之间的"纽带",也是这两个构式具有对应性的根源。

文/王克非 全文见《现代外语》2008年第1期

大学生英语笔语中情态序列的使用特点研究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书面语中情态序列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1)我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书面语中过多使用教材中较早涉及的部分情态动词,而较少使用可以表达委婉语气和虚拟条件的情态动词; 2)学习者书面语中的情态序列呈现两方面的特点,即在情态动词之前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为情态动词短语的主语,而在情态动词之后过多地使用体和语态都无标记的动词形式。而且,情态序列的使用倾向与学习者语言水平有关; 3)二语习得中义务情态的习得可能早于认识情态的习得。学习者书面语中过多使用义务情态而很少使用认识情态,这使得学习者语言具有较强的叙事文特点,缺乏对所述问题的评价。情态序列的语义类型与学生语言水平有关。

文/梁茂成 全文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