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前沿
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在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问题。外语界的当务之急是:从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实际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外语教育目标和加速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目标出发,合理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的最新理念和先进模式,不懈探索并最终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实施体系和外语教育评估体系。
外语教育由六大要素组成,即教师教育、大纲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测试。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在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成效显著。一是师资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得外语教师与外语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合二为一,也使得外语教师从外语教学法的理论高度解决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成为可能。二是大纲设计的改革。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不仅制定了教学大纲,而且还就大纲的内容组织了宣讲,对各校实施大纲的情况予以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大纲进行了反复的修订;对每个专业学生所修学分数量、课程安排、毕业时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各个学校的外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三是教材建设的升级。经过30年的发展,外语教材建设突飞猛进、成果斐然,“一纲多本“成为最显著的特点。四是教学方法的贯通。国内的外语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起,受语言学研究的影响,经历了很大的转变。五是教育手段的多元化。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外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六是测试手段的多样化。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到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而客观地正视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依然存在。就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外语专业招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的矛盾;其次,高等学校急需建立外语专业的教学规范;此外,我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还存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 戴炜栋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大学外语教学新局面
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即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视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研究,发挥其指导作用。
一、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大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以及时代发展需要提出的。当然,把听和说放在英语教学的突出位置,并不意味着削弱语言教学的其他方面。
二、重视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基本上以英语教学为主,这是由现实需求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他语种的大学外语教学。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应充分利用其外语教学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将其列入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以提高大学生的外语素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质量工程”明确提出要“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今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大学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南京大学 王守仁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
近年来,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问题引起一些争论。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外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其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需要引起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外语专业的学习究竟是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凭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我们缺乏具有效度与信度的量具以评估我国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确定两类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是否真的存在差异。
笔者就此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计划通过多次试测,不断检验量具的信度与效度,最终设计出比较有效的量具。
本文只报告该项目第一阶段完成的任务及其结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国内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现状述评;(2)国内外相关思维能力模型评析;(3)中国大学生思维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构建。
作者提出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层级理论模型。该模型将思辨能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元思辨能力,第二层次为思辨能力;元思辨能力监控、统管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涵盖认知与情感两部分。认知部分包含技能与标准,情感部分包含典型的情感特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 沂州师范学院 王建卿 河北大学 赵彩然 广西财经学院 刘艳萍 山东财政学院 王海妹
论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
基于专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与教学绩效、专业标准和社会地位、学科基础与学科地位、专业组织与权威辩护几个方面。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英语教师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善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品质,最终实现专业理想。我们认为,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如下4个途径。
1.革新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本体认识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融合,优秀的英语教师应是英语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的结合。
2.彰显教师教学经验及其主体意识
重视每一位教师的个体教学经验,唤醒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3.促发教师批判与反思意识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就是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更好的教师所作的努力,只不过这种追求需要教师对专业发展有一定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对我国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通过批判性反思和建设性批判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符合外语教学的目标和规律。
4.倡导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实现了理论研究、实践探究和研究主体的三位一体。
浙江师范大学 付安权
目录
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戴炜栋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大学外语教学新局面/王守仁
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刘黛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丛书”隆重出版发行——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外语界专家座谈会和“丛书”出版新闻发布会纪要/王雪梅
论教师研究范式的多样性、适当性和长效性/夏纪梅
论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付安权
探索型实践:高校英语教师研究新视角/郑志恋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文秋芳 等
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术能力发展/王雪梅
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程京艳
国外二语听力元认知研究综述/施渝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反思式教学研究/彭爱和
概念转喻与英语阅读教学/魏在江
校本大学英语写作教研辅助平台的设计构想及理论基础/陈红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研究方法/罗卫华、佟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