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作者: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韩磊
Aa
  • -   
  •    +
——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6月12日至14日,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办,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美国中华传播研究学会、中国外国新闻传播史学会协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300余所高校的400余位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是历届会议中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本届研讨会以“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为主题,关注中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及跨文化交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为本学科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在为期两天半的大会议程里,专家和学者们针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与理论、文化与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新闻/影视传播等众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与交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沈阳、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兼副总裁、外研社名誉社长李朋义、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贾玉新教授等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在发言中,他们肯定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国际交往、增进国际沟通和理解的重大作用。

在本届研讨会特别策划的高峰论坛上,四位英语教育和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并将其与外语教学紧密相连的学者之一,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名誉会长胡文仲教授特别强调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重要性,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时俱进”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贾玉新教授也指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是帮助他们消除文化偏见和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其莘教授从高校英语专业大纲的修订谈起,说明了文化类课程被列入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的原因,并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文化能力的训练。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重点探讨了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与相关硕士专业的建设情况,并对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提出了清晰而具体的指导。

本届研讨会邀请了五位国际知名的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专家作主旨发言,他们是美国罗德岛大学陈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贾玉新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Alois Moosmueller教授和浙江大学许力生教授。五位专家分别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性、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对话的辩证观、跨文化交际在商业领域的作用和“文化”定义的再审视五个主题,剖析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领域的运用。五位主旨发言人的发言既体现了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也为其他研究者在本领域从事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专题研讨与分组讨论也是本届研讨会的特色之一。组委会根据提交的论文,将同一个项目组或主题相近的参会人员编入特定小组。研讨采取论文宣读与提问讨论的形式,听会者可以与论文宣读者进行充分的探讨与交流。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会议针对49个英文议题和23个中文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近200所大学的学者宣读了450余篇论文,主题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文学比较、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媒体交际、跨文化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等。这一开放、互动的方式拉近了学者之间的距离,也使得专家、学者们对各自研究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次研讨会为各国学者交流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促进中外跨文化交际学者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