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TESOL大会

优雅的智思,浓浓的乡愁

作者:文/丁纾寒
Aa
  • -   
  •    +
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和文学教授、鳞翅目专家、网球和拳击高手、精通三种语言的翻译者,如此多重的身份集于一身,作家纳博科夫着实令人惊讶。在初到柏林的流亡生涯中,他靠教授五门毫不相干的学科为生,其所创的职业记录丝毫不逊于他在小说中用想象力演化出的多重自我。但这位文坛魔术师又惯于把自己隐藏在讽刺、妙喻和充满俄罗斯风味的优雅文字中,就像烟雾缭绕的群山一样令人无法识别其真面目。这一吃到鸡蛋,却未能见到母鸡的遗憾,随着作家的经典回忆录《说吧,记忆》的出版,多少得以缓解。

纳博科夫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文学史上星光璀璨的白银时代,培养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普宁、曼德里施塔姆、布罗茨基等文坛巨匠。优雅精致的贵族家庭教育,爱好艺术、藏书万卷的父母,从纳博科夫的家庭中,我们可以窥见俄罗斯深邃悠远的文化传承。作家在回忆中注入了对童年以及童话般的俄罗斯的深切追慕。风景如画的维拉庄园,飘雪的圣彼得堡,钴蓝色的夏日苍穹,隐蔽着美丽蝴蝶和各种奇妙生物的乡野山林,这些童年时期的自由成长之地,连同记忆中的初恋和纯真的俄罗斯少女,都被纳博科夫深深铭记,它们像普鲁斯特的玛德琳娜点心和蝴蝶美丽的鳞翅一样,只要轻轻一瞥,就能唤起作者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往昔。

作为20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纳博科夫的语言有着明澈清晰的独特韵味。而身为鳞翅目专家的他在书中更直言其受蝴蝶拟态的吸引,而追求“和人造事物相关联的艺术上的完美”。因此,在《说吧,记忆》中,纳博科夫对往昔的回忆并非是兴之所随,而是有着精确的细节探索和细致如工笔画般的摹写。与其说这是原生态的记忆片段,毋宁说它是经过作家打磨的精致的时光之链。然而,和小说中那个目光锐利的作者相比,追忆故园的纳博科夫似乎脱下了机智嘲讽的外套,取而代之的是深情的回忆和淡淡的俄罗斯抒情。从屠格涅夫到蒲宁,俄罗斯抒情早已和那片文化原乡系于一体,成为每一代流亡者的保留曲目。机智洒脱如纳博科夫者,似乎也无可避免。尽管纳博科夫是在政治冲击下被迫流亡国外的,但他的书中却鲜有对现实政治的抨击。这不仅因为他认为艺术才是文学惟一的衡量标准,更因为,正如他一再强调的,令他怀念的并非被剥夺的家族遗产,而是消逝的童年和俄罗斯文化。

书中的回忆和写作时间分别跨越三十几年,地点也几经迁移,从圣彼得堡到法国海滨城市圣纳泽尔,又从巴黎到美国。伴随作者流亡生涯的是那一段段牵扯不断的文化乡愁,正是这乡愁的冲击促使纳博科夫在异国一遍遍地重读他害怕遗忘的俄语,翻译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讲授俄罗斯的文学经典。然而,当纳博科夫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及是否会重回故土时,他的回答却是永远不会。他说:“我需要的俄国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自己在俄国度过的童年。”也许对于彼时的纳博科夫,他曾拥有的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早已失落,而他不幸于1977年去世,也未能看到这个民族重获自由的一天。从这点上来说,深爱俄罗斯的纳博科夫或许不幸,但他曾经徜徉的那片天地已留在他的记忆里,它们塑造了他并伴随着他,带着文化之根四处流浪的纳博科夫终究是幸福的。

《说吧,记忆》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王家湘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4月

本书是一组互有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到1940年),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往今来以时间和记忆为主题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非常奇特而优秀的一本。它的语言带着一种坦率的清澈和解剖学一般的精确,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作家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