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茶坊
上外高翻学院:坚持走国际化道路
记者:上外高翻学院的会议口译专业是如何体现国际化特色的?
柴明颎:上外高翻学院无论在培养研究型翻译人才还是实践型翻译人才方面,都具备培养目标清晰、手段完善、内容充实和教学队伍视野开阔、具有国际水准、教学专业水平出众、敬业精神突出等特点。学院致力于探索建设我国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从学院成立之初,“会议口译”(综合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就作为专业口译人才培养的专业项目开始发展,定位为培养国际翻译人才,即以国际一流口译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打造一支能够胜任国际化教学重任的师资队伍成为重中之重。高翻学院的师资队伍中除了拥有本校的专家及学者外,还从国外聘请了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职业口译译员加入。
除此之外,学生的遴选、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专业化考试的组织无不参照国际标准执行。最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后,最终能否毕业将由国际考官团进行考核后决定。这套严格的教学和考试体系,强有力地保证了学院培养出的会议口译人才完全能够胜任专业口译工作,符合国际组织对专业口译译员的要求。通过全院师生的努力,学院会议口译系于2005年11月被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评为国际最高等级会议口译专业教学单位之一(全球共15所院校获此殊荣)。这意味着上外高翻学院在会议口译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同巴黎第三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等口译专业名校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记者:上外高翻学院笔译专业如何做到与国际接轨?
柴明颎:在会议口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又发展了专业笔译人才培养事业。通过师资引进、同国际组织合作等方式,学院为专业笔译教学开辟了一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路。在教学层面,学生进入的是一种与传统翻译教学有着明显差异的教学课堂。首先,这个课堂同社会翻译界取得了紧密的联系。教师大多是从事翻译服务的专业人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包括联合国文件翻译在内的各种翻译工作。这种课堂教学与翻译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学会了“操控翻译”,完全掌握了两种语言的转换技巧。
由教授、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联合国文件翻译小组是培养学生承担重要文件翻译工作能力的一种尝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尝试并熟练掌握了建立词库、分稿、译稿、合稿和审核等专业翻译流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技巧,并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由联合国委托的会期翻译任务,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上外高翻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目前的建设情况。
柴明颎: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在我国建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从而真正开始建设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教学体系。上外高翻学院成为首批获准同时招收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硕士生的学院。为此,学院成立了专业硕士教学系,专门从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
翻译专业硕士生在为期两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接受全面、严格的翻译训练,更要进行大量的实习翻译。翻译实习以联合国有关文件和会议(涉及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国际关系、经济等方面)为主,并结合我国各类国际交往中的口、笔译实务,辅以文学及实用文体翻译等大量口、笔译训练。所有学生必须通过由外部考官把关的专业考试。作为翻译专业硕士,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具备一定翻译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这正体现了高翻学院专业硕士教学系的宗旨——培养一批外语熟练、知识面广、同时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的翻译学科科研与实践高端人才。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译学理论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柴明颎:为了对翻译的现象、规律以及翻译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开展各类研究,并培养出理论型专业研究人员,学院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译学理论系。系里集合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及教授,他们的研究和授课开拓了学生的研究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研究水平。很多博士生在进入学院学习后,能够很快得到同国际翻译理论研究同行进行交流和切磋的机会,从而了解到国际翻译研究界最新研究理念和成果,并参与到前沿翻译研究中去。
可以说,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从建立之日起就立足于培养国际翻译人才,确立了国际合作这一路线。截至目前,学院已同联合国、欧盟口译司等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合作框架文件,并且加入了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得到了国际优秀翻译学院的好评。学院培养出的学生除了在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翻译工作外,有些还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录用,顺利成为国际组织专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