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主编专访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本报记者 左卓
Aa
  • -   
  •    +
记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国内的基础英语教材出版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教社的英语教材出版历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郑旺全:我社英语教材的出版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语教育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几经沉浮,多有变化。1956年,教育部决定扩大和加强外语教学,责成我社编辑出版全国通用的俄语、英语教材。当时我社出版了两套分别以初中和高中为起点的英语教材。它们是建国后首次在全国范围编写、统一使用的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1960年,在教育部的要求下,我社又编写了一套十年制中小学教材。1962年,我社在此基础上,着手新编一套十二年制中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除了配有《教学指导书》外,还灌制了教学留声片。

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的第二个全新时期,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刘道义老师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社,加入到了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中。那时的英语教材编写组,还集中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一批专家学者。依据当时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我们编写了小学三年至五年级英语课本、初中和高中英语课本,以及两本程度较低的过渡性的高中英语代用课本。1981年,依据各地教师使用教材的反馈意见我们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并配上了录音、挂图等教学材料。这套统编教材一直使用到1998年的最后一届高三学生,共使用了十轮。这套教材影响深远,不仅培养了亿万学生,还培养了一大批教师和教研人员。此外,为了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需要,该时期,我社还编写了一套高中起始的英语教科书。

英语教材编写出版的第三个时期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社开始尝试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开发编写中国的英语教材。这种中外合作,在当时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帮助下,得到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的基金支持,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确定了英国朗文出版公司为人教社合作方,相继合作编写了《初中英语教科书》和《高中英语教科书》。这套教材伴随了大部分80后学生的成长,直到现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李雷、韩梅梅等人物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这套教材给当时习惯使用语法教学法的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此,人教社除了在教材编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外,还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聘请外籍专家、国际组织来华培训教师,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贯彻交际教学思想。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有了新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国家对教材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的教材出版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除了人教社,其他一些出版社也加入了英语教材的开发编写。目前我社新课标教材主要有《新高中英语》、初中《英语(新目标)》,以及小学阶段适应不同起点的《PEP小学英语》《新版小学英语》《英语新起点》和《灵通英语》。同时,我社还开发了以《走向未来》为代表的系列中职英语等教材。

记者:在新时期,人教社的英语教材出版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郑旺全:我社新时期的英语教材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教材的优势,并且在语言材料、内容、编排体系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们要求教材编者和设计者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话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并在编排上采取了话题、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方式。

新时期的英语教材多采用中外合作编写的形式。但我们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强调以我为主。同时,新教材以教科书为主,配套齐全,追求立体化发展。人教社的教材都有完善的系列配套。为了帮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我们还致力于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发展需要的配套教辅和教师发展用书、幻灯片、培训包、培训手册、投影片、录像带、光盘、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等,以求为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教学带来便利。

多年来,人教社对教材的出版一直坚持“使用一套,试验一套,研究一套”的原则。我们坚持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调研,结合教学实践的反馈,对已出版的教材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

记者:人教社去年推出了《英语(新目标)》网络教材“英语互动Q学堂”,它的出版对于国内基础英语教材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郑旺全:“英语互动Q学堂”是以我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教材内容为蓝本,基于成熟而完备的自由风exFree.com网络语言学习平台,以互动、趣味、高效的特点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的一套全新语言教与学的网络教材。

这套网络教材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了网络和科技优势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互动Q学堂”提供了“语音听读、角色扮演、背诵辅助、智能问答、在线语法、浮动词典、词语助记”等便捷高效的学习功能。它以互动智能的方式支持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智慧和乐趣。

“英语互动Q学堂”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它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多样化的多重功能。网络教材的出版是我们致力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将基础教育网络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记者:与同类出版社相比,人教社在英语教材出版方面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郑旺全:我社英语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

人教社不仅是一家教材出版机构,更是一个课程教材的学术研究机构。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我社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二十多年来,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为全面提升人教版教材和图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课程所还设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基金,以帮助一线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开展紧密联系教学实践的研究项目。

2.能较好地处理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我社自1950年成立至今,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10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在教材编写开发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每一套教材的编写都是建立在以往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教材能比较好地处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做到新老教材之间平稳过渡、有机衔接,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关注国情、面向现实。

我社有一支专职、专业的英语教材编写队伍,同时还聘请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教材编写队伍中来。我们还聘有专职的外国专家与我们一同工作。此外,我社每年都组织大量调研、回访和培训工作,与教学一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各地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反馈信息对教材进行及时修订。

4.注重培训,强调服务。

人教社非常重视教材的培训服务工作,专门成立了培训办公室,与各省代理单位、教研部门密切合作,针对各省、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培训和服务计划。除了我社的教材编写人员外,我们还组织了上百人的专家培训队伍,帮助人教社做好培训服务工作。

记者:除英语教材以外,人教社还致力于哪些英语类图书的出版?

郑旺全:围绕教材出版的主线,我社还致力于开发和编写帮助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其他相关英语图书,如:帮助教师提高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丛书》《剑桥英语教师丛书》《新高中英语教与学》,以及帮助学生备考和学习的《胜券在握—新课标高考三轮复习用书》《英语戏剧系列丛书》《派斯英语》等。值得一提的是,《派斯英语》是我社对校外培训教材的首次尝试,其独特的编排方式使之与现行校内教材互为补充,具有提高和补差的双重功能。

记者:近期人教社在英语出版方面有无新的发展计划,或重点打造的图书、教材?

郑旺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将是我社近期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修订后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即将颁布,我们将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力量认真修订中小学英语教材。另外,我们计划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一批针对英语教师发展、英语学习的图书,为众多的英语学习爱好者和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此外,我社目前还在重点打造《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其中的“英语卷”全面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变化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社及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学科教材研究、编写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展现了我国英语教材发展的历史全景,还归纳了英语教材编写的规律和理论,为未来的英语教材的建设、发展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该书提供的历史资料、宝贵数据以及总结的重要经验,都将成为我们今后英语教材研发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请您用几句话向参与此次评选投票的广大读者以及评议专家对人教社进行推介。

郑旺全:今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在人教社发展的各个时期,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和专家为我们创下了辉煌,让“人教版”成为一个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品牌。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教人都将在继承和发扬前贤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坚持以“敬业、严谨、团结、创新”的社训为指引,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们愿意作全国亿万师生的坚实后盾,为英语教育、教材编写事业努力奋斗。“编写让人民满意的教材”是我们每一个人教人责无旁贷、矢志不渝的追求。

出版社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的一家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大型专业学术出版社。人教社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历史的一个缩影。自1950年成立至今,人教社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主持或参与拟定了2000年以前的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人教社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10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出版物累计3万余种,发行量逾600亿册。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