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访学报告(上)
2010年6月,我参加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简称ETS)国际访问学者研究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考试测评的公平性研究。围绕测评公平性主题,我了解了ETS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并结合人才评价技术研发进行了思考。通过访学,我感到借鉴国际先进考试和考试管理技术经验,加强与ETS这样的资深考试研究机构合作,有助于研究更加贴合能力实质和不断贴近实际需要的人才评价项目和考评技术方法。 一、访学平台 中国是考试大国。考试一直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1870年代一个叫容闳的广东人写了一本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西学东渐记》),政府选派人员到美国访学自此时开始。1909-1911年,中国在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过程中开始实行招考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开始有机会安心持续地发展各项事业。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自费留学开放了。托福考试成为留学的“敲门砖”。那时中国出现了很多热潮,其中的“托福热”将其开发者ETS带到了中国这个考试大国的舞台。 ETS总部在有着花园之州之称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一座座以ETS历史上突出人物命名的低矮红砖房,座落在340亩开阔的草坪和树林间。ETS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洲,有数千职员。今年是ETS建立访学机制十周年,规模超过以往,参加访学者是从教育考评领域选拔的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包括来自中国、法国、巴西、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的7位国际访问学者和24位美国各州选拔的学者。ETS每天安排3节以上考试各领域专家讲演,访学日程相当紧凑。ETS给每位访问学者提供办公室、计算机,开放内网和图书馆,准备了涉及考评公平性研究报告、政策评估研究、ETS差异性研究、ETS考试技术、考试测评心理学研究、及托福、托业、GRE等ETS产品和服务介绍等丰富的研读材料,安排了课题顾问,可随时与相关领域专家召开项目会或讨论会。 交流是访学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与课题顾问、项目专家面对面讨论,对各项考试服务评头品足,访问学者间结合本国本地实情互通有无、各抒己见。讲座间隙、走路坐车、乃至一日三餐,都成为不可浪费的交流机会。ETS乐于从中获取质量控制和完善服务方面的信息。访学交流印象之一,就是即便浅显的话题,只要有人提出,就不会遭到冷遇。辩论的自由空间很大,有时大家即使不能统一意见,也能增进相互了解,更全面地理解考试服务机构的做法。 访问学者们起初有一个疑问:ETS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组织访学活动目的何在。我们由此注意到民主法制在美国考试中的表现。在了解ETS很多理论、成果的同时,我也听到许多争论。没有分歧的事情,经常是不再发展的事情。正是这些争论,展示出这样一个开放、谦虚、积极制度化的考试服务机构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ETS管理者认为即便是有几十年历史和经验的考试服务项目仍然潜在某些尚未发现、但某天很可能被顾客抱怨或投诉的问题,当涉及诸如公平性的问题被某些人群提出后,考试组织机构可能面临被起诉,甚至有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建立访学平台,可以给国内外专家一个说话机会,把可能的错误消除在考试之前。ETS知道其产品用户非常广泛,它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以便创造更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更多用户,为顾客(包括潜在的顾客)和批评者提供了发言机会的同时,也向最有代表性的群体介绍了产品和理念。它将可能的对手也转化为合作者,这是访学机制中的智慧。尽管这里讨论的一些问题在中国目前尚不敏感,但是中国考试机构同样有必要认真考虑怎样避免染上官司的策略。建设这种机制的思路同样会给我们目前的专家委员会工作带来启发。中国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验。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鉴定机构在讨论建立体系的投入与回报时认为,如果因为鉴定质量问题造成取证人员在工作中出错,那么社会影响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十几年来,各级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人才评价质量控制,鼓励和指导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障人才评价质量和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关于公平的争论是不会停止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公平的问题就一直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争求更加公平的历史。这种基本属性同样深刻影响着人才评价工作。正是因为ETS设立了公平性讨论的平台,随着学者和专家们对测评理论和技术的讨论逐渐深入,访学活动将站到哲学的高度。ETS访学活动旨在向全社会显示其在英语测试等考评领域积极进取、潜心服务的真实态度,展示一个国际名牌考试服务机构的气度。这也是值得其他考试机构学习的。建立类似平台和机制,不仅对提升我国考评服务水平有利,而且对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命题、考评技术,增强中国人才评价竞争力都有积极意义。 二、托福托业 中国考试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建树历史久远。科举质量控制可谓千年磨砺一剑,它在有着众多不公的封建时代竟然造就了一种“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罕见公平。我们甚或窥测到近几十年那些勇闯“独木桥”的考生们乃至那些希望通过托福考试实现出国梦想的普通国人来自这一历史渊源的“考试=希望”心结。 为了防止作弊,科举实行单人单间,长达几天的考试期间不能离开考场,考后采取誊写法,即有专人将考生答卷重新抄写一遍,防止考官识别笔体;科举对舞弊的严惩也登峰造极。然而,科举留给我们的反思却是它确立的人人可考的公平性和保障这个律条的各项严格的监控措施,完全淹没于它的弊端,它在封建时代后期导致中国走向落后和闭关锁国的严重影响。科举的致命弱点在于其封闭性,在于它形成的“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不公平。当一个国家只吹捧一种考试形式,只铺设一条人才成长通道,那么它就扼杀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科举的这个败笔造成曾经产生四大发明的国度在近代几百年中丢失了诞生足够多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机会。今天,我们不想过多评论国人仍然谨守的对考试敬畏怨恨的矛盾心理,只想借着考试带给每个人内心和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提出中国在这个开明开放时代,在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化重要力量之一的时代,广泛借鉴、大力开发先进考试和考试管理技术的必然性。 中国30年以来的飞速发展,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在这个影响巨大的开放政策中,考试对人才大军的选拔和打造起了重要作用。这个情结同样成就了托福这门国外语言测试。托福巧妙的音译在中国家喻户晓。完全同音的两字赋予传神的新意,如同经典的广告,国人即使只听一遍也能记住并融入各自的想象。托福有其作为英语国家开发的英语考试在选拔英语人才方面的优势。英语在国内教学中的地位,加上托福历经几十年精心打造所形成的考试技术的适用性,足以引起我们对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在人才评价领域保持先进的思考:中国有没有这样的考试产品,国人如何保证自己考试产品及服务的质量。 20多年前,一般职工月收入约百元人民币(多数人不到20美元),托福考试的费用相当于其数月工资。记得那时我身边多位同学参加托福考试,有人考了不止一次。有谁喜欢花很多钱参加一场非常辛苦的考试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参加了托福考试的国人数量可观。原因是那些想踏出国门的人们看到了托福的用处。此后有些人,甚至尚未想清参加这个考试的功效,就已填好了报名表。考试开发者期待造就这样的氛围,更应由此深思考试技术及服务质量的作用,并学会透过繁荣的表象预见潜在的质量危机。 这些年,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着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国内外企规模扩大,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强调外语的重要性。当年,很多知道托福的人曾想过“出国考托福,上外企也考托福吗?”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到ETS开发的职业英语考试托业,于是引进了托业考试。“托”有带着、找寻之意,“业”指职业,这个翻译又一次以天成的音配,更近原意的意译,与托福一起,成为一对词译经典。 中国考试研究者须考虑能为全球化进程中的职业大军提供最适用的优质的考评服务工具。环顾托福、高考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考量职员职业英语水平的重要选择。如何使用好这个考试工具?加强对这个工具的应用,对于带动我们自身的考试研究、对于我们应用其他国际考试成果有哪些意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