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歆语工程”发展论坛领导致辞节选

作者:21ST
Aa
  • -   
  •    +
传播美妙语言 架设沟通桥梁 共享和谐讯息

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外语教学研究优势,打造了“歆语工程”教育扶贫和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了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系列计划。传播美妙语言,架设沟通桥梁,共享和谐讯息。北外将为促进区域教育平衡发展,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的延伸,积极努力,贡献力量。

一、“歆语工程”的行动模式

1.坚持因材施教,提升基础外语教育教师的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针对参训教师语言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歆语工程”吸取现代外语教育和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成果,坚持因材施教。从提高学员基本语言素养入手,兼顾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满足学员们的个性需求。

2.突破传统观念,用大学文化塑造参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国际视野。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特别是专家教授们的儒雅气质和大师风范,让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有效的培训,深深扎根于参训教师的心中。

3.“歆语工程”的另一特色是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其中。志愿者们深入挖掘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为基础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界各国文化的大地图,使他们拓宽眼界,激发他们对人生新的思考。

二、“歆语工程”的主要成效

1.基础英语教育师资培训规模持续扩大。从2006年6月至今,“歆语工程”共计培训了来自河北、广西、湖南、海南、陕西等8个省(区)的4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并选派30多名中小学教师赴英国学习。

2.中小学生广泛受益。从2006年11月至今,“歆语工程”已派出760多名志愿者赴北京远郊区县、河北平山、四川地震灾区和湖南、广西、甘肃民族地区等1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支教活动,直接受益群体达39000余人。

3.教材体系建设系统实用。“歆语工程”创建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依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研社等教学科研出版机构,系统开发师资培训教材体系,编订了《英语词汇教与学》等实用培训教材32套,《简明当代英语语音》《歆语诸国胜览》等各类普及性教材44套及23种音像教材,提高了师资培训的科研含量和实际成效。

4.社会效益日益彰显。“歆语工程”得到了合作地区政府、学校及师生的一致好评,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2010年,“歆语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大奖。

5.示范效应和复制潜力可以期待。“歆语工程”整合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以“高校+基础教育中边缘化群体”为两端,地方政府、师生志愿者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通过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双重方式,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满足大范围、多层次帮扶基础外语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歆语工程”的前景展望

“歆语工程”所带给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还来自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大学生志愿者,让“歆语工程”具备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和高素质的教师及志愿者队伍。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歆语工程”的合作发展模式,拓展了项目发展空间。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远程学历教育的引入等将进一步充实培训形式和内容,促进项目的优化和发展,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更多个性化学习选择和更加便利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杨学义

创新形式 拓展空间 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五年来,“歆语工程”已经走出了一条以“高校+基础教育中边缘化群体”为两端,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风雨洗礼,“歆语”远扬。2010年,“歆语工程”凭借独创的社会服务行动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光荣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大奖。这份殊荣,离不开在座的各级政府和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我们的巨大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教育系统同仁们和北外师生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付出。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兼具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基本功能。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久前,温总理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也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成才报国的殷切希望。

70年来,北外一直秉承“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延安精神,勇担责任,不断创新,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承担三项国际化人才培养纲要试点工程项目,努力探索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同时积极承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以“歆语工程”这一社会服务品牌项目为载体,融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专业成才于火热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践行力学为名,志学报国的中国大使理念。

2011年是“歆语工程”启动五周年,也是北外70周年华诞。我们的新朋友、老朋友齐聚歆语论坛,希望对五年来“歆语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展望,交流思想,汲取智慧,探索和创新发展和管理模式,借此机会,我也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教育界的同仁、企业代表和各位专家承诺:北外将不断推进“歆语工程”,创新形式,拓展空间,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基础教育中边缘化群体架设通向世界的桥梁。我坚信,有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歆语工程”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陈雨露

精心组织 科学实施 打造精品工程

今天上午,我们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歆语工程”发展论坛。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向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位专家和战斗在同一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战线以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高水平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是开创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高水平的外语院校,主动承担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自2006年起启动“歆语工程”系列教育支教帮扶计划,五年来,培训了来自北京等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100多名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师,先后派出了760多名师生志愿者到河北等12个省份开展语言文化志愿支教,直接受益的人群达39000多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我对“歆语工程”下一步的发展提几点希望。

第一,衷心希望北京外国语大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精心组织,科学实施,把“歆语工程”做成精品和示范性的工程。

第二,精心研制培训方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使“歆语工程”真正做到“定制化”“个性化”和“人本化”,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发展服务。

第三,加强沟通,不断深化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歆语工程”是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典范,希望北外能够进一步与各省、区、市的沟通和联系,立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灵活制定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市(市、州)到区(县)乃至学校的培训计划,使“歆语工程”真正成为当地教师发展的“助推器”。

第四,献身实践,奉献社会,继续做好志愿服务。“歆语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品牌项目,“歆语工程”的成功,也离不开广大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的辛苦工作和无私的奉献。衷心希望广大志愿者能够甘于奉献,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育部师范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歆语工程”的发展,使“歆语工程”真正成为 “传播美妙语言,共享和谐讯息”的纽带和桥梁。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许涛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