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能够引发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听过高一“Traffic Jam”这一模块的一节示范课,课文题目为“Getting Around in Beijing”,内容是介绍现代交通工具。上课伊始,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谈话节目,用大屏幕投影出思考题,并配以相应的图片。其中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车辆越来越多,假如你是这个城市的市长,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出示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听到这里,我心想,只要教材的话题有新意且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们总会带给我们惊喜。因此,教师必须理解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展现新教材的魅力。
以高一的“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Pop Arts”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将中国传统的艺术流派按时间顺序引入课堂,让学生分组介绍不同时期的艺术人物,旨在让其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的艺术文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个课件,课件内容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古代男子在如诗如画的野外吟诵着著名的诗句(英文版),教师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猜测这位诗人的名字。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答案随着课件的播放结束而呈现水落石出。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活动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仍以“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Pop Arts”这堂课的一个活动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利用道具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结束后,学生们普遍获得了成就感,感觉自己从活动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快乐的心情。
例如,高中第三册中的模块3“The Violence of Nature”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有多么美好,课堂会显得空洞、乏味,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接触实际生活,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再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直观地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遭到了哪些破坏,从而认识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有责任宣传环保理念。学生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回到课堂中,以不同形式展示真实而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会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