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致经典

学生流动的均衡是国际教育交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王昕
Aa
  • -   
  •    +
记者:2012中国留学论坛是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促进学生流动的均衡发展:高校国际化道路必由选择”。设定这一主题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在您看来“学生流动的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指标分别是什么?“学生流动”对“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车伟民: 中国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来,国内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国留学生生源国,又在逐渐成为新兴的主要留学生目的国。在此背景下,增强均衡的学生流动,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将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学生流动的均衡发展”设置为今年的论坛主题的原因。

“学生流动”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留学学生回国以及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所谓“均衡发展”就是这三种流动在人数和质量上的均衡发展。这种均衡发展是国际教育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想学生流动人数是体现“均衡发展”的首要的也是最为明显的指标。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自费留学31.48万人。2011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均衡发展”的水平。但是随着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以及留学回国的人数都会不断地增加,且它们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近年来,中国高校在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正在探索多种多样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各种形式的跨境教育项目和科研合作全面展开。很多高校都将“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一流的、知名的大学”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在制定学校战略的时候都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指标。这也是促进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与高等教育质量,创新管理体制模式的重要原动力及发展路径。而高校的“国际化”首先就体现在“学生流动”的国际化上,即体现在学生出国人数、学生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人数、来华留学的人数等指标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学生流动的均衡发展”是高校“国际化”道路必由选择的原因。 

推动学生流动的均衡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国家层面规划和推动与外国院校的教育交流项目的开展;另一种是从院校层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如学生交换计划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吸引外国高校学生来华留学的工作,如发布《留学中国计划》;与很多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努力打造一批接收国际学生的品牌课程,建立针对来华留学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等等。

记者: 从推进国际交流和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服务和指导的角度,您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处于何种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强化和深入?

车伟民: 目前,从我国高校学生流动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部分“985”“211”项目的高校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其中一些将具有出国交流经验的学生的数量比例定为4%,有的是10%。我国省属等地方院校的学生流动比例会更小一些。从总体程度来看,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总数的差距还比较大,很多外国院校的该比例数量都超过10%。

在加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首先是国内高校要培养和不断增强与国外院校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其次,高校要与国外院校签署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协议。再次,在操作层面,高校要推行与国外高校接轨的,双方互认的国际化课程。最后,学生自身要培养出国交流的意识和意愿。

记者: 在帮助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方面,您曾经提到中心正在着手规划在我国高校推行与国外高校教育体系接轨的“国际通识课程体系”,请您谈一下该体系的规划背景、缘由、课程设置和目前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未来推行计划?

车伟民: 中外高校学生交换很关键的问题是实现双方课程的互认和衔接,要解决学分制、学年制的差别。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为“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设计了国际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将国内外高校的部分课程按照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和体系加以改造和接轨。目前我们首轮开发了20多门课。目前大约有7所美国大学和一些其他国家的学校都已经认可了我们的课程。国内很多高校也在积极申请,目前有一所国内高校已经获得批准开展通识课程的教学。有了通识课程作为桥梁,国内外学生在某些课程上可以减免和互认学分,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还有可能获得外方院校的学位证书。

记者: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十大高校陆续建立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协助教育部规范出国留学市场秩序、建立出国留学示范样板。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外院校达50所。2012年,基地项目在规模、合作课程和专业、合作模式上将有哪些新的发展和举措?

车伟民: 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主要是针对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所设立的培训项目。自2007年4月至今,留学服务中心先后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建立了十个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建立旨在协助教育部规范出国留学市场秩序、建立出国留学示范样板。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将依托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一流的外语培训师资以及50多所国外院校的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学生顺利出国留学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全方位的服务。中心与各高校签订协议,采用平等互利的形式,规范各自的责权利。留学服务中心的职责主要是向国内院校提供政策性指导及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协助院校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留学服务中心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学历学位认证、档案存放、落户派遣、回国工作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2012年,我们希望基地项目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项目的体系。目前我们主要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院校开设了基地项目,通过它们起到示范性和辐射性的作用。今年我们会继续选择一些重点地区的高校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拓展新的基地项目。我们的拓展计划比较稳健,从数量上说,今年估计最多新建立两至三个项目基地。在提升基地项目质量方面,我们会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操作的规范性、国外合作院校的规模拓展上下功夫。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增强专家队伍建设、评审机制的建设。我们希望基地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记者: 根据您的观察,目前我国自费留学出国的学生在留学选择以及操作出国留学的一系列程序方面存在哪些最为显著也最需纠正的误区?

车伟民: 就我的观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年龄还比较小或者是一些中介机构的引导,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在择校以及操作申请留学程序的过程中自身的参与度较低。学生自身参与度不高容易导致其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进行择校。很多学生在择校时特别注重国外高校的排名,而忽略了自身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情况,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希望学生具备理性的思考。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