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刊

我眼中的胡壮麟老师

作者:21st
Aa
  • -   
  •    +
读《八十回眸录》有感

提起胡壮麟教授,国内的学者一般都会立即联想到他在语言学方面的建树,联想到他在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文体学、符号学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联想到他在我国英语教育和教学改革方面的贡献。壮麟教授的语言学功底深厚,研究领域宽广。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他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得这门学科不断扩展和深入,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他是国内在语言学方面授课门类最多最全的教授之一,又是培养语言学博士最多的导师之一,他在语言学方面先后培养了30多名硕士和20多名博士;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成为我国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方面的骨干。

壮麟教授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转入北京大学。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总参二部,当了翻译和参谋,在军事领域从事研究,写出的研究报告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1958年他进入农业科学院,做了翻译室、情报室主任,从事农业方面的翻译和研究,主持出版了农业研究方面的皇皇巨著。之后,又下放到农村和五七干校。直至1972年,他才重新回到北京大学,成为北大英语系的教师。1978年他考上公派留学,被派赴澳大利亚,在悉尼大学师从韩礼德教授,系统攻读语言学。回国以后,他一直从事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育研究,终于成为我国公认的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家。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大多都在基层锻炼过,但是,有壮麟教授如此丰富经历的却也屈指可数。他的人生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同时对于他的学术研究也起了促进的作用。

壮麟教授待人宽厚,珍视友情。朋友、同事、学生找到他,求他帮忙,请他作序,一般情况下他都从不推托。从他所写的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壮麟教授宽广的研究视野,独到的学术见解,以及他乐于助人、扶持新人的优秀品德。他为此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近年来,他身体欠佳,几次出现紧急情况,被送到医院急救。我知道以后很为他担心,经常在电话上劝他尽量少接受任务,他也表示同意,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人求他帮忙,他依旧热情相助,从不拒绝。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胡文仲

术有专攻 有求必应

胡老师是具有极大影响力而且一直活跃的著名学者、备受尊重的教师、受人爱戴的长者,他的人格魅力总是使人受到感染。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有两点:术有专攻、有求必应。胡老师的教育背景很好。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的学术研究起步很晚,真正起步应该始于他48岁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学位之后。不过,他的起点很高,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开拓、发展了中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而且在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时,与国际接轨,产生了国际影响。在中国,只要知道系统功能语言学,就一定会知道胡老师。在学术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术有专攻就意味着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学术素养、学术准备;只有术有专攻,才有可能取得重要的学术成绩。

所谓有求必应就是胡老师对学科建设的要求、对教学的要求、对普及外语教育的要求有求必应;对同事、同行、学生的要求几乎也是有求必应。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胡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拓展到语言理论与应用、理论文体学、认知隐喻学、英语教育等多个重要领域。胡老师为了教学的需要,更是开设了多个领域的课程。为了普及推广英语教育,推动文化交流,胡老师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担任北京市英语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主编、北大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主任等。

术有专攻和有求必应在大师身上形成完美的统一,这是学术眼光和社会公益心的统一,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对学生、同事、同行爱心的统一,也是学术能力和奉献献身精神的统一。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程朝翔

从中国走向世界 从国外回到国内

胡先生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建树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师长:著名学者李赋宁先生、许国璋先生、王宗炎先生、M.A.K. Halliday、Leonie Kramer等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他的卓越成就分布在中国语言学学科发展、功能语言学研究、符号学研究、文体学研究等领域。他1979-1981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师从韩礼德教授,攻读功能语言学,回国后领导国内学者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从自己授课到招收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从自己撰写论文和专著到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从研究汉语到研究其他语言。他是一位全方位的领军人物,在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胡先生1981年在悉尼大学的优等硕士学位研究的就是汉语中的语篇衔接现象,他1992年就发表了研究日语主位结构的论文,他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很有影响的论文。他1995年第一次在中国组织召开了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他1993年被推选为“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的地区代表委员,1999年当选为该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一个参加这个学术组织的中国学者。正因为有了他在国际的影响力,最终才有了清华大学的方琰教授连续两届担任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山大学的黄国文教授先后担任该委员会副主席和主席。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学院院长 黄国文

胡先生的宽容

我从1991年开始就有幸成为胡老师的学生,从那时起就一直对胡老师敬佩有加,2011年9月10日教师节,作为学生,我给敬爱的胡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抄录如下:受业二十载,恩情重于山,师徒父子矣,学习无穷期。

胡老师学问博大精深学富五车,治学方法多样,紧紧追随潮流,睿智超人不断求新。除此之外,胡老师的“宽容”更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仅举一例说明胡老师的“宽容”。博导带学生,大致有两条路子,一是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造诣精深,学生紧紧追随而已,走这条路子老师较为省心。二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找自己的研究兴趣,而老师对此并不一定熟悉,因此需要额外付出很多的努力。胡老师走的是第二条路子,他的诸多弟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方向,没有重复的。可想而知,胡老师为指导学生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

在胡老师的教导与影响下,我也在自己的从教道路上发展出了一种教育理念“大鱼小鱼论”(《光明日报》2004-6-2)。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喂鱼者与鱼”的关系,其实老师与学生应当是“鱼与鱼”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个池塘里的鱼,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大家共同前进。

学习胡老师,知书达理也,潜移默化也,皆受益无穷。值此胡老师八十华诞之际,学生虔诚奉上深深祝福!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学术青春永驻!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 刘世生

胡教授的为学、为师、为人

1998年,受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系主任王蔷教授的邀请,先生开始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1999年我出国进修结束后回到北师大,报考了本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并于2000年9月开始在先生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先生是我学术生涯的开端,是我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师从先生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才疏学浅。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生毕业时,我莫名其妙有一种自满的感觉。师从先生、近距离接触先生后,先生的博学使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正是师从先生学习语言学,我才慢慢走向求知的道路。师从先生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治学严谨。先生不像有些学者口若悬河,也不像有些学者滔滔不绝地讲不停,而是慢条斯理地把经过思考的想法说出来。他说的话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听我说。后来我意识到,先生这样做是有他的用意的。他不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我们,他希望我们多读书,多思考。

师从先生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没有架子。由于先生是知名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请他参加学术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的邀请信应接不暇,但先生几乎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著名学者而摆架子。从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到一所小学举行的英语教学研讨会,他都参加。先生的作风让我们这些学问不大、架子不小的晚辈汗颜。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 程晓堂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