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刊

群贤辈出

作者:21st
Aa
  • -   
  •    +
凌善安:字子平,1888年被父亲凌启莲送往英国留学,后在剑桥大学毕业,又转到旧金山大学深造。 1899年归国后曾被光绪皇帝封赐,担任八旗子弟学校的英语教习工作。后曾任国子监教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担任过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28年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授英文系主任。

  

罗昌:曾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军事,后又转到英国的牛津大学攻读历史和法律,并获得了文学士的学位。自牛津大学毕业后,罗昌回到国内并中举人。中华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出任交通部长秘书。1923年兼任甘肃省省长法律顾问。1927年又任外交部顾问、政府内阁顾问。1929年退出政坛,受国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陈大奇之邀出任拉丁语教授,并与温源宁、徐志摩一同成为北大英文学会导师,同时在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兼职。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两校合并,成立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罗昌接受该校的聘请,正式出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外语系的主任和教授。

梁实秋: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4年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192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青岛大学。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主讲英国诗歌。1948年移居香港,次年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等职。著有《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等,编有《远东英汉大词典》,译有《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焦菊隐:1924年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北平燕京大学。毕业后,任北平市立二中校长。1930年就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部秘书,兼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国小说作品讲师。1935年秋,赴法国留学。1938年以《今日之中国戏剧》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42年初到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话剧科教授兼主任,在国内第一次把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年底离校到重庆,在重庆中央大学和社会教育学院任教。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平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焦菊隐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应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戏剧系主任洪深之邀,为该系学生开设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西洋戏剧概念等专业课,并继续担任英语系系主任,主讲翻译、戏剧选读和西洋戏剧艺术等课程。

郑敏: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1942年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1956年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外国文学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工作。1960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从事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成为英美文学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初,与曹辛之、王辛笛等8名诗人合出诗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实际上,这个诗派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对诗歌的发展道路作了探索。她培养的博士生大多已经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刘宁:1950年9月至12月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1951年至1952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学习。1952年10月至1954年在苏联萨拉托夫大学语文系学习。1954年至1957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57年8月至196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任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1964年至1979年在我校外国问题研究所工作,1979年创建苏联文学研究所和《苏联文学》杂志,长期担任所长和主编。1993年调至北师大外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0年被国务院评为第四批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小组组长、外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在社会上担任众多学术团体职务: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译协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艺学会理事,中俄友协理事等职。

李蒸:毕业于北京高师英语部,后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1年任北平师范大学代校长,1932年至1945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西安临时大学、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西北师范学院院长。任职期间,学校几经搬迁、易名,他坚持艰苦办学,使学校得以保存乃至发展,并将其办成享誉国内外的一流高等学府。

袁敦礼:北京高师英语部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体育专科主任。后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体育系主任,西北联大教务长、西北师范学院教务主任、训导主任兼体育系主任。1946年至1949年出任北平师范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赴西北高校任职。是我国现代体育的倡导者之一,体育理论家及体育教育家。

周谷城:1921年北京高师英语部毕业。20世纪30至40年代先后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并兼任各校史学系或社会系主任。1949年,作为著名的民主教授之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历史系主任。后又出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有两卷《中国通史》,三卷《世界通史》等。主持编写了《中国文化史丛书》和《世界文化史丛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吴富恒:193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进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2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出任云南大学英文系主任、教授。后历任华东大学、山东大学英国文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1978年后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其学术兼职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会会长、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美国文学丛刊》编委会主任等,是我国美国文学领域的专家。

钱瑗: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66年改教英语。1978年赴英国开斯脱大学进修两年英语。1990年赴英国纽卡索大学访学,攻研文体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等。曾被破格晋升为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五批博士生导师。任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编写的英语版教材《实用英语文体学》曾获北京市社科科研成果一等奖。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