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速览
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近日,全国900多位高校外语教学负责人和外语教育专家共聚厦门,参加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金艳教授分别作研讨会主题报告,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与内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测试评价方式等不同角度探讨主题,指引方向。
在报告中,王守仁教授首先强调了语言输出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输出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他指出,应重视输出教学,提高师生的语言输出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利用任务式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输出机会、提高语言技能。
他指出,实现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任务,首要的就是把握正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应积极建设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文秋芳教授阐释了“输出驱动假设”这一理论的内涵与依据,并探讨了在输出驱动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与突破,帮助参会者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认识了语言输出教学的时代性、重要性与可行性。金艳教授从语言测试的角度分析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现状,强调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对外交往能力,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近70位外语教学负责人在七个分会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专题发言。通过研讨,与会专家和教学负责人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达成一些共识。与会专家认为“以输出为驱动”既是教学阶段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是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应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规划课程,有效实施教学。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3年年会举行
5月4日,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3年年会举行。
会议总结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的工作,指明了2013年的工作要点;通报了MTI教学评估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会议强调,MTI教指委将以评估为中心开展工作,希望所有学校不要掉以轻心;教育部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代表分别发言,分享了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方法与经验。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分为MTI笔译教学研究、MTI口译教学研究、翻译技术与本地化管理和实践基地建设四个小组,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自2007年至今,我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在MTI进入稳步发展期并即将迎来收获季节时,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仲伟合认为仍要看到其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理念不清、人才培养方案不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教学方式方法不新、执业资格证书不接轨等普遍性问题。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做大会总结。他说,MTI是新兴事物,要做到教育体制清晰、配套措施得力、得到社会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要适应社会变化,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他从行业角度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瞄准市场需要,重点培养翻译能力;二要注重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三要培养实践能力。他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交流,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做到将质量评估与评优相结合,多层次、多主题、多形式地完善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