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人物茶坊

小学教育应夯实学生学习力的基础

作者:王晓珊
Aa
  • -   
  •    +
记者:作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您主要负责中心的哪些具体工作?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锁明:目前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书记褚宏启老师担任,他主要从宏观上对中心的工作进行指导。中心的具体业务工作主要由我负责,如教育部的国培项目、地方上的委托合作项目等。

记者:您认为当前国内的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陈锁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从国家培训的角度来讲,国家最早比较重视高教培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针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就已开始;90年代初,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2000年,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今年年初,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成立。由此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阶段的教育。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应试的成分,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也无法回避。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一种给予式的教育,即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西方的教育是索取式的,即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差异。

我国自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多年来,我国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我国的教材偏深偏难,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教完教材的内容,而探究式教学相比给予式教学占用的时间比较多,这使得探究式教学很难进行。而西方国家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相对较浅,教师有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式的小组活动。另外,西方有很多小学实行包班制,也就是说,一名教师教授一个班级的所有科目,教师可以自由分配每个学科占用的时间;而我国小学是分科教学,每个学科的教师都需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这也导致每一位教师会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确与我国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一定矛盾。

记者: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如何帮助校长解决这些问题的?

陈锁明: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素质教育,帮助校长们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素质教育,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已经做得非常好。中心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校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校长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考试,但这并不是说学校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考试进行。最近,我经常在校长培训中谈到以下几个“研究”。

第一,要研究学生。现在的学生与我们眼中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具有很大区别。经常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在我看来,学生并非一代不如一代,他们一直在跟着时代往前走,而我们的眼光却没有跟上他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知道,以前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在那种大环境下,他们的课余生活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有手机、电脑,他们的学习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次,当下学生的心理成长速度也加快,有的小学生在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甚至超过了教师。所以,教师不仅仅要研究课堂上的学生,还要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状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应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其顺畅地沟通。北京小学的吴国通校长曾经提出四个“距离”:校长和教师要做到等距离、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做到零距离、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做到远距离、教师和教师之间要做到近距离。只有与学生“零距离”,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第二,要研究学材。以前我们常常告诉教师要研究教材,但是现在看来,仅仅研究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个学科的教材只有一本教科书。但是,学材不是一本书,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把眼界放宽,构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常常这样对比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一个差异:“我们把教材当作整个世界,而国外把整个世界当作教材”。我们的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如博物馆、图书馆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第三,要研究学法。我们的教师应该加大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力度。最近,中心也开始陆续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我们今年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小进行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就是教给教师如何带着学生做研究。在国外,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做研究。教师会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题目,告诉学生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查到资料后如何进行文献分析,之后又如何形成一个报告。在中国,我们也提倡研究性学习,但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很重要。我了解到,许多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但很少有涉及学习方法的教材。研究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力之一就是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要研究考法。学生毕竟要参加考试,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应考,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帮助。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都以考试为中心。这就涉及到考试命题的问题。我们的教师要研究命题,研究每个知识点会怎样考查学生,而学生又应该怎样学习、思考这个知识点。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他们既能学得轻松,也能考得轻松。考试能力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力。

最后,要研究教法。围绕以上所说,教师研究了学生、学材、学法、考法之后,就可以避免纯粹的应试教育,也可以摆脱职业倦怠感。

记者:如今,我国留学热呈现低龄化趋势,许多小学生开始出国留学;也有许多国内小学开展国际教育,如实施双语授课、引进国外课程、采用国外教学模式等,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陈锁明:我觉得,对于留学的问题,家长不能盲目跟风。家长们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下,孩子的独立性如何、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学习能力如何,以此来判断自己的孩子究竟适合不适合出国留学。

另外一个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有人把留学生比喻为“香蕉人”,即承载着白人文化的黄种人。虽然现在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但东西方毕竟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的学校实施国际教育时,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实施双语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归根结底都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一种价值观。

记者:您曾经指出,“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德育。”与中学和大学阶段相比,德育在小学阶段是否具有特殊的地位?

陈锁明:我倡导的德育是指学校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这种基本的品质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起。比如,我们要教育学生爱国,而爱国首先要从爱自己身边的事情开始,如爱朋友、爱家长,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达到爱国的高度。再如,我们要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因为他们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才会热爱别人的生命。我们还应教育学生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

德育不应是纯粹的口号式教育,而是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品性开始。我的导师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基础教育的三个目的是,夯实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夯实学生学习力的基础、夯实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