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题

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标准

作者:王昕
Aa
  • -   
  •    +
记者:目前我国中学开展教育国际化探索的形式有很多种。您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基础教育“国际化”探索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毕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融入国际社会,具备国际视野和知识,通晓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阶段应培养怎样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明确方向。

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国际化探索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国际化。激烈的人才竞争已经变为现实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质量的竞争。目前,中国的高校教学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信息科技迅猛发展,教育资源全面放开,追求最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成为可能,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产生了选择就读国际课程项目的愿望。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时代,“流动”、“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世界很多国家都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交流,以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我国改革开放初,主要是高层人才的出国访学。世界文化多元化、融合性在基础课程体系中的日益增强,不仅吸引着更多的国内中学生出国深造,也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学开设国际课程,以满足学生在中学阶段体验国外教育的需求。

记者:基础教育“国际化”探索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毕诚:首先,教育是培养“文化人”的活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是文化人的本质表现。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促进课程文化的深层交流与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促进教育模式开放和创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探索,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其次,越来越多的中学尝试教育的国际化,也有利于推动中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由民间自发组织向政府引导转变。《纲要》明确提出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培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教育追求国际化,标志着我国教育的“面向世界”迈向了新的阶段,核心是对质量的追求。

记者:中学实践“国际化”应遵循怎样的办学理念?

毕诚: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探索,我认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在实践上赋予时代新意。我国教育需求发展太快,实践变革跟不上形势,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应开展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如何管理?政策、思想、管理都没有做好准备。我认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国的教育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必须把我们的教育标准放在国际教育质量评估架构中,努力建立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的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而非片面追求升学率。其次,更多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和人才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他们融入国际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课程应注重中西文化在“现代化课程”层面的融合,建立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和科学性的网络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课程开发渠道。

记者:基础教育在探索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

毕诚:瓶颈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趋于表面化。有些学校在开展教育国际化探索的过程中缺乏理性的思考,对于究竟应该引进和研发哪些国际化课程,怎样实施教学和把握教学的核心理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二是有些学校在开展国际化教育时受自我封闭性的约束,在评价体系、质量标准、课程体系等方面与国外教育体系无法真正衔接。三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中外合作机构缺乏良好沟通。四是有些学校在开设国际化课程时,有商业化运作和炒作的不良表现。

我建议,针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议题组织一次教育界的大讨论,鼓励专家学者针对基础教育国际化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我们应在现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开放性交流”和“选择性合作”。加强国际化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体系建设。此外,应大力改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制度,引进高水平的国外教育专家和教师。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