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题

国际化是以“本土化”为基础的国际化

作者:王昕
Aa
  • -   
  •    +
记者: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您了解,目前我国中学阶段实践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大致是怎样的?

戚业国: 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选择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迅速增加,留学生“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中生逐渐成为留学“主力军”,中国本土高校在吸引优秀生源方面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二是中学各类国际班、国际课程等项目迅速增长。各地批准的、未经批准的国际班、国际课程班等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三是中学层面开展的国际交流迅速增加。四是国际学校、国际合作办学近年迅速发展。五是国内教育界的思想理念越来越表现出与国际教育发展相同的趋势。国际上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探索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传播。

记者:您曾经指出,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已难以数计,但在实践中仍然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指导,您认为中学在实践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中应坚持的教育目标有哪些?

戚业国:中学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很丰富,但在探索中应当有明确的原则与定位。第一,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必须坚持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坚持遵守国家有关课程与教育教学的要求,国际化是以国家规范为基础和前提的。第二,中学国际化的重点应当是引进国际教育成熟的经验与理论。

第三,国际化不是“留学化”,除了有明确出国留学定位的项目外,绝大多数中学的国际化都不应以“出国预备”为目标与追求,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教学安排都不应以留学为基准。第四,国际化不是英美化,学校应当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遗产。第五,除了国际学校和部分国际项目,一般中学必须坚持使用中国自己的评价准则,以我们的育人目标作为判断质量的主要依据。当然,需要充分认识我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问题,但应当立足中国的改革评价和质量标准,不是引进或照搬别人的标准。国际化是以“本土化”为基础的国际化。

记者:您认为中学推进国际化教育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学者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

戚业国:中学在推动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开放的办学姿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借鉴一切可以解决我们问题的智慧。学校管理者应有更开阔的视野,能够深刻把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要区分一般学校的“教育国际化”与个别“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项目”的不同,要有明确的国际化目标与原则。中国的校长和教师需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国际胸怀,但必须坚持办学的原则,不能在国际化中迷失方向。

记者:公立和私立中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已经或者可能遇到哪些主要问题?有何解决途径?

戚业国:从学校办学的定位、发展战略来看,不同性质的学校在国际化发展中还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就公立学校而言,虽然都在实现政府的办学追求,但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目标和办学定位,应当在政府统筹的规划体系中推进国际化,不同学校选择不同的国际化发展的内涵和程度。民办学校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应更多地满足差别化的教育需要,学校可以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有更多的办学形式、合作项目,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目前我国中学推动国际化,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国际化的理解不够全面,更容易将其理解为“留学化”“美欧化”,对国际考试、国际课程投入太多关注,而对国际课程的思想、国际中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与方法、不同的办学经验和智慧等关注不够。有些学校对收费的兴趣大于对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模式探索的兴趣,对学生报读国外大学的升学率的兴趣大于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记者:就教育国际化的课题,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开展了哪些课题研究或者校长培训和交流项目?

戚业国: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中学教育国际化,希望建成国际化的中学校长交流的平台。我们一方面与国际各类中学联盟组织建立联系,代表中国参与相应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还致力于对国际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跟踪研究,把握国际中学教育发展趋势,学习引进国际中学发展的经验与方法,形成了大量与本土化结合的国际化教育成果。此外,中心还推动国内中学交流国际化发展的经验、成果和信息。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