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分会场发言摘要(一)
探索TOPE的积极反拨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口语测试体系 贾国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并就这些领域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大量论文。其专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理论与实践》一书自出版起就成为人民大学硕士课程教材。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下的项目。 本文简要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标准化英语口语水平测试体系(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est of Oral Proficiency in English--RUC-TOPE),并探究预期的反拨效应和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RUC-TOPE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Standards for Oral Proficiency in English--RUC-SOPE) 而开发的。本文力求探讨RUC-TOPE 对相关人员如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堂实践、教材开发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探讨对于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结果等的潜在积极影响。本文也将提及测试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和课堂参与缺失等。本文结论认为,RUC-TOPE 是一套基于《标准》并参照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测试体系,必将对人大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希望该系统能在与其他高校教学交流中发挥作用。外语学习绩效研究的数学模型构建 罗娟博士,就读中国湖南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语教学语言测试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主持多项省级语言测试项目和参与全国相关项目。 肖云南教授,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中加ESL测试中心主任,湖南大学语言测试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测试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和语言测试、商务英语教学。出版《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国际教育英语分级教学大纲》、《国际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法—新世纪理论和实践》等专著和教材。 本文基于马尔可夫链构建了新的学习绩效评估数学模型。为验证这种动态评估模型的客观性与实用性,本研究实施了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实验:对照组学生使用语境法学习词汇,试验组学生使用关键词法学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评估关键词学习法的绩效;2、测试绩效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实验每次给同学演示二十个单词,教学演示后进行词汇测验,一周后重测。多次词汇测试成绩作为模型实际应用的样本数据。结果证实关键词学习法是更有效率的词汇学习策略;此外,也证实此绩效模型是一套评估英语学习绩效动态、客观的模型。在线形成性评价如何提升英语写作教学 唐锦兰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英语微技能教学、评价与测试、教师反馈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出版的专著2部,合作主编的期刊1期,发表论文近20篇。 在高效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需对每位学生每篇作文的多稿进行反馈,对大多数从事大班教学的英语教师来说,这项工作费时、费力。研究表明学生常会更关注成绩而不是教师反馈,同样的写作错误常会重犯。本文介绍了一项有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在线写作形成性评价工具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课题准实验研究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融入在线写作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写作教学从关注语言错误转化为关注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从关注写作结果转化为关注写作教法和写作过程。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对学习的反拨效应 王海贞副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主任。2007年获得南京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在文秋芳教授指导下发表《英语录音口试评分研究》。主要学术方向包括语言测试和评估、第二语言习得和英语外语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反拨效应的本质、适用范围以及机制的大量假说和模型建立起来。但纵观之,国内对反拨效应研究缺乏对考试主体即考生的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工具,探讨了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对口语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口试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反拨效应大于其负面;(2)口试对学习过程有影响,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学习内容、学习深度、学习方法等;(3)口试对学习结果有影响,其中对语言的逻辑性、流利性、交互性、策略性、准确性等影响较大;(4)口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反拨效应。反拨效应研究应注重对教学层面和教学对象(学生)的反馈作用。标准参照考试及其反拨效应—以英语专业考试为例 邹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自1992 年起主持参与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相关研究发展工作。兼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主委。学术成果包括编写本科和研究生写作能力评估教材书,并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专题论文和学术论文等。 本文从两个层面(TEM4和TEM8)和三个维度(学科负责人、教师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探讨TEM考试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科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的关注点(或熟悉程度)不尽相同;考试成绩在不同程度上给各校提供了评估教学质量和检验学习成果的信息;然而随着考试影响度的上升,考试成绩也用于院系排名、学位授予、绩效考核、就业与深造等方面;考试未对正常教学秩序或课程造成冲击,但教师和学生受访者内部对考试持不同态度。研究结果对今后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标准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具有参考价值。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受试者答题过程有声思维研究 辜向东教授,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主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剑桥英语考试部高级顾问。2000年以来,她在语言测试、外语教学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发表和宣读过大批论文。她最近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国内大规模、高风险英语考试的内容效度和反拨效应研究。 本研究通过有声思维法分析受试者做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题时的思维过程。主要回答四个问题: (1)中国考生在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答题过程中使用了怎样的阅读模式? (2)受试者在不同的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题型中的策略使用存在什么异同? (3)在做不同的题型时受试者是基于何种层面的信息来回答问题的? (4)不同阅读水平的受试者在答题过程中的策略使用存在什么异同?本研究为雅思阅读测试开发与效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这些参考价值超越了该考试本身,应该对其他的阅读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也有裨益。希望本发言能引发听众思考本研究的发现与他们熟悉的考试和考试环境之间的关联性。香港高校语言发展评估情况 艾伦·厄姆斯顿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英语语言中心助理教授。负责协调所有英语语言评估,牵头语言测评板块。在语言测评机构负责大学在校生英语跟踪评估和毕业生语言能力测试。这两项测试都在艾伦的领导下开展。艾伦在语言评估发展和具体操作领域有多年经验,担任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语言评估顾问,为香港和海外众多机构提供服务。艾伦曾多次主持地方和国际性语言测试和评估、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会议, 并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著作。现主要研究通过诊断性评估跟踪语言发展。 香港高校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评估常使用传统的常模参照评定,与现行的结果导向型教学方法不相兼容,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倾向于信息化评估,比如参照标准的总结性评估、课程相关评估或是近年流行的诊断性评估。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希望各高校在保持自身自主评估价值的同时,能够通力合作开发常用的评估系统,为家长、雇主和教育部门提供核心信息。本文回顾了香港高校英语测试的评估方法,指出了在“评估使用”(Bachman & Palmer, 2010)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文章最后提出,集合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项目与有指导的独立学习相结合,能形成支持和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评估模型。中国英语:学术英语考试制定和本土化中的问题 张文霞教授,中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1999年在Liz Hamp-Lyons教授指导下获香港理工大学语言测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测试评估、大学英语外语教学、英语外语写作指导和评估。担任《大学英语》杂志编辑,和Assessing Writing Journal 和《中国应用语言学》两份杂志的编委。 随着英语全球化,中国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估的内化或本土化也是大势所趋。本文将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考试在中国高校的变迁发展,来探讨英语考试制定和本土化中考试开发人员面临的问题或挑战。论文首先将简单回顾世界英语和英语语言评估的一些理论概念,然后通过介绍和描述中国某知名大学为英语学习者设立的学术英语考试,研究和探讨考试开发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或难题,并针对中国英语考试从世界英语和英语语言评估的角度讨论考试的设计、实施和管理问题。论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测试开发人员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对中国英语语言评估的制定和本土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