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经典
要对留学发展进行再思考——专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
记者: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学生前往海外留学的人数达41.39万,比2012年的39.96万增加了1万多。从2007年开始,出国留学人数出现急速增长,连续四年增速超过20%。但2012年增幅回落至17.65%。有业内人士表示,人数再创新高的同时,增长速度将继续下滑,预计未来留学市场将进入“相对稳定期”。作为该领域的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车伟民:现在出国留学人数在增长的同时,增速有所下降,但同时,出国留学人数也跨过了41万大关。我当年参加1983年高考时,全国录取大学生的人数是42万,现在出国留学人员已超过41万,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我认为,增幅下降反映出我国留学人员在数量上已处于高位,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量的增长,还需要关注质的问题。中国留学要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学生和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热情持续不减。我们期待的,应该是更为健康的留学发展趋势。前几年,中国留学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一是盲目性非常大,跟风留学意识浓厚。二是国外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将教育当成产业,为了盈利大量吸纳中国学生。三是国内一些中介机构将留学服务作为盈利的手段。多种因素导致了海外留学事件频频发生。
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留学热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个人认为,在国际学生的大潮中,中国留学生总体是一支较为优秀的队伍。相比改革开放以前,他们的外语水平、跨文化知识等已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留学低龄化”成为一些媒体炒作的概念。什么叫低龄化?16岁或18岁以上的人出国,能称为“低龄”吗?我认为不是。18岁以上的人已经成年,不能称为低龄。实际上,目前初中生、小学生出国人数非常少。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分,给留学扣上“低龄”的帽子。此外,去国外攻读学士学位还是硕士、博士学位,本身也各有利弊。自费留学是一种境外消费行为,不同年龄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出国读书,是无可厚非的。“留学低龄化”和“教育服务贸易”都是一种现象,没有对错之分。从这些方面来说,我认为对留学发展应该有一个再思考。
其实,与30年前相比,“留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跨境流动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频繁态势。这些新变化都对“留学”的概念产生了冲击。因此,我们要用开放而包容的心态、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模式和新内容。
记者:今年留学论坛的主题聚焦于“加强行前培训”。请问为何“行前培训”日益成为出国留学领域的热点议题?
车伟民:我们国家出国留学的群体很大,其中很多人出国之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加上近年来出国留学安全事件频发,所以,在出国之前加强“行前培训”很有必要。行前培训即是一种行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语言上的准备、学术准备、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国家从领事保护的角度也非常重视公民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培训。我们开展的行前培训会邀请领事保护方面的专家、国内安全教育方面的专家以及一些海归人士来讲述他们在国外工作、生活的情况。教育部在五年前恢复了对公派出国学生的行前培训,也从去年开始扩展至自费留学,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五年来开展的行前培训已达五万多人次。
我认为,行前培训除了涉及学术、安保等方面外,也要针对国外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开展行前培训需要:第一,面对面地告诉留学生国外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第二,将大量通识性信息发布在官网上;第三,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通讯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来推广;第四,分享一些典型案例;第五,将行前培训的具体内容、标准等建成一个体系。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国内外院校、留学中介、留学服务、媒体等相关机构纳入统一的平台,通过各个渠道强化行前培训的重要性。当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个性化的行前培训,我们也在考虑开展此类培训。
记者:针对自费留学人员的行前培训,应当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
车伟民:从留学人员的角度看,行前培训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公派留学人员可能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签约、交押金、定期向教育处和领事馆汇报成果等。除此之外,其他方面都差不多。很多通识教育其实是常识,不仅是留学人员,商务人士也都应该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自费留学人员,我认为还有一项是至关重要的,即如何做好学术准备。对于留学生而言,毫无疑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术。
记者:今年留学论坛设置了“世界大学排名高峰论坛”这一新环节。请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今后是否将更多参与“高校排名”这类项目?
车伟民:教育部留学中心是教育部直属的一个事业单位,这意味着它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专业机构,这也是我们建立这个机构的宗旨和目标。因此,我们不会推出大学排名,不会从事具有商业导向性的项目。
但是,我认为大学排名很重要。例如《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所推出的大学排名,它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有助于留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海外院校,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大学排名,学生和家长还应当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辨别学校是否具有资质。这点至关重要。其次,院校及专业与自身情况的相关性。此外,一些大学排名采用了很多指标体系,学生和家长还要善于利用排名来仔细分析学校的情况。我认为,要搞清排名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大学。这才是大学排名的真正意义所在。
记者:高校出国留学培训基地近年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发展如何?
车伟民:自2007年4月起,我们中心先后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建立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截至2013年底,高校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已近30所。在这七年间,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依托国内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一流的外语培训师资,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学生顺利出国留学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和全方位的服务,使我国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中心主要向国内项目院校提供政策性指导及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学历学位认证、档案存放、落户派遣、回国工作信息等一条龙配套服务。项目院校则是办学主体并承担办学任务,主要负责基地的招生宣传、出国人员的语言培训、行前培训、基础预科、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等。
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建立是中心为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并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出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模式疏导和规范了有关院校的跨境教育项目,是协助教育部规范出国留学市场秩序、建立出国留学示范样板,有效推动我国国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利用教育巡回展及留学论坛的交流机会,武汉大学、华南师大、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将会陆续加入。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院校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