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首届全国新高中特色发展论坛专家观点摘要

作者:21ST
Aa
  • -   
  •    +
韩宝成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副主任

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提及此次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可以从改革的原因、考试改革的要点、录取制度改革的要点以及高中英语教育四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论述一下改革的原因。从文件上来看,这次高考改革主要是针对考试和招生两个层面展开的。高考改革涉及公平与科学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但这二者之间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对于高校来讲,高校招生需要科学选才,需要选择适合本学校的学生来培养,这才是办好大学的前提。如果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不能满足这个条件,高考改革的科学性就要受到质疑。

第二个问题是考试改革的设计思路。国务院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共有四点,分别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对于考试改革,我认为主要是科学性问题。首先,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考试,简单进行分数相加是不科学的,取多次考试的平均值也不公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另外考试方法与考试内容也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

对于招生录取,国务院的文件中也提出了改革措施。第一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第二是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第三是完善高校招生的选拔机制,第四是改进录取方式,第五是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机制。我认为,在招生录取方面,让学生与高校都满意才是最好的方案。

关于选拔录取,文件明晰了高校要加强招生委员会的建设,制订学校的招生标准和要求。各个高校应把自己所要求学生的条件、规格在网上公布出来,让学生在报考前就知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报考,也有利于学校招到合适的人才。

论及高考英语考试改革,其核心问题就是考什么,怎么考。这需要我们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高考英语考试的性质是什么,是常模参照考试还是标准参照考试?是外语水平考试还是外语课程考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明确,必须按照不同性质考试的要求来设计考试。

此次改革也牵涉到今后的高中英语课如何开展,我认为首先要给高中课程一个明确的定位,教育部2014年4月出台了深化课程改革的文件,提出了“深化改革,立德树人”这一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谈到课程目标,一般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实用主义取向,一种是人文主义取向。实用主义取向是把语言当做工具来对待,人文主义的取向是把语言当文化来学,语言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两者的区别很大,高中英语教育在课程定位这个问题上需要妥善处理这二者的关系。

总之,此次高考改革会对高中英语教育带来很大的变化,会使高考这个指挥棒发挥更大的效用。如何处理好高考英语课程和高考英语考试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张连仲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英语、英语高考的变化与应对


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外语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外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整个民族在世界的话语权力。从宏观层面上看,英语是真正的国际化通用语言,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交际工具,应该是我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从个人层面上看,英语是国际化背景下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

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考英语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首先,英语权重加大了;其次,一年两考,在某种意义上表明英语比其他学科在实操性方面有所增强;第三,今后口语和听力教学将是我们整个外语行业的重要方向。听力、口语是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英语测评能力标准的研制和相应体系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面临重新建构。近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了相关专家,计划在三年内建构中国的能力标准和整体的考试体系,从小学一直到高校所有体系都将纳入其中。

到2017年,我国将采取新的英语评价机制、招生机制并开始实行一年两考。所以高考英语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晰,即:能力第一。所以,现在的外语教学需要走出语法的困境,重视语篇、重视阅读能力,英语教学要走向运用,走向能力。我们要从学习者的成长过程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我们要关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外语学习的“人文性”属性。

另外,外语教育要研究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更要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共性与个性以及个体差异和阶段性成长特点以及学生成长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等方面。

在教师教学方面,要重视提高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做到有学生、有目标、有操作设计、有学习过程、有交流和互动、有逻辑、有效果。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三年的高中教学中,把英语的逻辑中心放在语用上,下一步的英语教学,以课本中一个话题为圆心逐渐拓展,辐射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信息和篇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新高考追求的新目标。

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我们校长、教师共同努力。在外语教育中,教师要跳出单维、单一、单选的办学和课程设计,形成目标多元(多元智能、多层心灵), 方式多形(文化性、跨学科、信息化、新平台)以及内容多样(有意义、有意思、有思维)的教学模式,做有意义、有情感、有思维的英语教育。

最后以杜威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如果今天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学,我们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未来。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学科,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不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特别是外语教育,我们要超越语言来看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通过外语教学带领孩子们感悟异国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国际化视野。

袁桂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主持人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首先需要对学校的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有三个维度,办学主体、时空条件、学校内涵。学校内涵比较复杂,实际就是我们的产业、专业、社会岗位等对学校的影响。这三个维度交叉组合就形成高中多种多样的类型,有公办的、民办的等,同样存在的空间也不全都是全日制,有各种时空安排的和各种内涵的。

我国普通高中类型单一,培养模式也因此受到了局限。在美国,除了AP课程以外,还采取双学分认证体系,这会鼓励高中课程和大学衔接。英国的特色课程是按照专业逻辑划分的,有技术类、语言类、艺术类、数学类等,还有一些根据职业逻辑划分,形成了不同的特色高中。

谈到培养模式,不得不谈谈高中特色发展的含义。我认为成功的特色发展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第一,毕业生反馈信息与学校教育过程的关联,能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中得到印证的学校培养目标;第二,经得起时间考验。特色是学校沉淀下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不能因为领导换届而终止。用一两个奖项和个别优秀学生的例子代表学校特色,恐怕不完整。

在学校评估方面,我认为首先要解决谁有资格评估的问题。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就是如此。我国社会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发育得并不健全。中国的高中评估强调的是升学率,这是示范高中不可回避的。但这只是一个维度,千校一面追求升学率,怎么实现多样化发展?我们国家的高中顶层设计还是比较滞后的。

目前对于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统一的必修课程比重大。除了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方案统一要求过多外,省级政府也把地方课程规定为必选课。第二,核心科目设置不灵活。第三,对个性的阐释有缺陷,因材施教没有得到实现。第四,草率地取消了特长加分。防止腐败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相应的机制。第五,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我们在对世界几大城市高中数量和规模进行比较时发现,北京的高中学校数量和城市人口相比数量太少,因此每个学校规模大,小班化很难出现,教育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法律也是空白,且高中学校的债务问题突出。

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高中特色建设、多样化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教育不断思考,勇于开拓。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